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篇
社会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陈薇 《东西南北》2011,(21):52-54
同妻,男同性恋者的异性恋妻子。这些女性沉默而隐秘,是生活舞台上无声的在场者,在博客签名档,同妻们写着:“世界于我,本应是更美好的模样。”然而,现实却残酷地让她们中了命运的“黑色彩票”。  相似文献   
2.
传统发展战略凸显危机,人类发展陷入一个怪圈,学术界从不同视角进行反思。本文试从存在于在场者与不在场者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视角,探讨当代社会发展怪圈的成因。  相似文献   
3.
作为影视美学逻辑起点的音像具备以下三方面的特质:(1)真幻同体,(2)非在场者的在场,(3)能指与所指结合合乎理性与想象。这些特质与影视艺术的目的、任务、功能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正>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级大地震。5月13日下午,都江堰河边一处坍塌的民宅,令人震惊的一幕出现在救援人员眼前:一名年轻  相似文献   
5.
面对近年来高校女教师队伍的日益壮大,从女性的社会、历史文化出发,梳理了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三种主要社会性别制度:“男女有别”、“男女平等”与“男女都一样”;概括并分析了我国高校女教师先后呈现的三种生存状态:“缺席者”、“在场者”与“言说者”。旨在呼唤人们进一步关注高校女教师的利益诉求与发展趋势。这必将是一个冲破主流话语屏障、回归生活本身的难得的精神觉醒与自我发现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吴铜虎 《晋阳学刊》2009,(6):104-108
我们常说“儿童是未来的希望”,那是把“儿童”当作一个“客体”来认识,以主体的视角来看待客体。如果超越“主一客”关系,让他们置于共同的视界之中,让所谓的“主体”成为“在场者”,那么对“儿童”的认识会更接近于本真。鲁迅就是以“在场”的形式,来塑造儿童的形象、叙说儿童的命运,他们有些“毫无价值地死亡”,有些成了“毫无意义的看客”,有些成了“无意识的杀人者”。以“在场者”的视角来看,这些“儿童”身上无法存在“希望”。鲁迅在叙说儿童命运的同时,儿童也在言说着鲁迅的绝望。但鲁迅的伟大之处在于:说出了“绝望”,却在“反抗着绝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