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2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38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3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道德实在论是应对道德多元主义而兴起的。它为寻求道德的确定性,收敛到道德的客观性,但这面临着事实和价值之间的矛盾。因而,它又收敛到人类都有关于建立美好社会的愿望的共识,但这种观点不仅面临着理想人以及知识和信仰之间跳跃的问题,而且将其设为目标来追求,还会导致专制和道德虚无主义的困境。只有走出理论思辨,采取局部的实践哲学的方法和根本的存在论境域的方法,才能解决自己的困境。  相似文献   
2.
在论述水墨艺术精神的基础上,分析了水墨艺术文化迷失的原因:受西方绘画艺术思潮的影响,国人盲目追崇、模仿绘画艺术,指出了当代重建水墨艺术的两难处境:一是当代社会对水墨艺术精神层面消费的缺乏,二是水墨艺术无法与当代国际文化的对等交流。最后,对水墨艺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面对西方艺术思潮的冲击,水墨艺术创作仍要注重内省和感悟,以继承其艺术精神的本质,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文化境域的良好转换,从而使当代水墨艺术对当代生活的观照。  相似文献   
3.
西方的现代性理论分为辩护性的现代性理论和现代性批判理论,因为现代性本身具有肯定和否定的两重性。现代性为人类提供了文明成就,也带来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我国近代以来的社会发展是在现代性境域中得以可能的,现代性是我国传统社会现代转型的重要条件。我国与现代性是批判地相遇的,并且与现代性始终处于批判关系中。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属于现代性问题范畴。我们应当以作为现代性批判理论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挥社会主义的现代性批判功能,促成对现代性的世界历史性批判,把我国社会发展和世界历史发展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4.
《东岳论丛》2017,(4):22-29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首先在于一种审视方式的转换,即改变过去那种简单地寻找二者表面相关性的做法,重新回归到马克思主义"当作实践去理解"的方法论原则上来。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审视跨文化交流事件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展开"对话"的恰当契机。  相似文献   
5.
人类基因干预技术所展现的生命伦理境域,激起了后人类时代的道德论辩或道德辩护。它既是技术革命,同时也是引发人们伦理观变革的哲学革命。哲学形而上学对第一因的本体预设,在现代技术的强求和座架之统治中得到了实现,它同时表征第一因的消解及其精神魅力的丧失。基因干预技术是这种精神祛魅的集中体现,它表明现代技术的随缘构境所展现的世界区分与伦理境域必然关涉到世俗人类因素,并引发生命伦理学论域中的诸种道德合理性辩护。生命伦理学介入后人类时代的道德合理性论辩的关键在于:如何在干预中守护人的自由生命本质。  相似文献   
6.
陈天庆 《学术研究》2004,2(12):11-13
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必须解放全人类才能解放自身”的命题是一个存在论命题。其中的“自身”, 以往译成“自己”是不确切的。德语词“Selbst”的汉译词有“自我”、“自己”、“自身”等, 但在马克思存在论意义上, 用“自身”才能得到确切的理解。因为“自己”、“自我”的意义, 主要是在意识层面上呈现的, 而马克思的“自身”则是在存在之活动境域中呈现的, 所谓“阶级自身”也就是在整个人类历史活动境域中呈现的。  相似文献   
7.
大乘佛教的“真如”观念必得返回到缘起的语境中方能予以澄清 ,而缘起作为佛法之要义乃是纯构成性境域的敞开与绽出。将“真如”执取为现成性实体的考虑可能导致对缘起无我义的偏离 ,这在佛教的发展中并非绝无仅有。本文力图在现代语境中对“真如”观念作出初步的阐明。  相似文献   
8.
通常的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其实,思维与存在能够发生关系,成为矛盾,却在于作为其潜在前提的某种思想境域。哲学基本问题在哲学史中的连续演绎也是思想境域的不断转换。  相似文献   
9.
宗教之思如何可能?人的有死、有限的存在性在场,构成了人类宗教之思以及所有宗教存在方式永不衰竭的本体论源泉。宗教之思的本质就在于,它以典型的“非对象化”的方式,源始地敞显出了一个形而上的境城。因此,宗教之思实质上乃人之生存境域边界上的一种形而上之召唤。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范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批判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范式展现于包括东方马克思主义、东欧马克思主义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等不同的境域中.文章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范式进行了梳理.结合中国具体的境域,提出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应有的批判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