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9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159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318篇
社会学   1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祖谋之创作与词选关系密切。《彊村语业》创作取向的多元性表现为托兴深微与赋笔叙写的结合,梦窗情味与苏辛气骨的交融,重南而不疏北的书写策略;《宋词三百首》词选观的兼容性表现于词作取舍中的平衡策略以及“体格”与“神致”的衡词标准。《彊村语业》与《宋词三百首》有共通之处,但二者在对待苏辛词风的态度上存在一定程度的违离。《彊村语业》与《宋词三百首》体现出朱祖谋对晚清民国主流词学的继述与违离,彰显了总结传统词学与催生新词学的浓厚意味。  相似文献   
2.
宋词中,有许多描写女性妆容和服饰的作品,这些对妆饰的描写不仅反映了词作主人公的内心情感,也体现出当时女性妆饰的潮流。"远山眉"、"梅花妆"这些面部妆饰在宋代非常流行,这与宋代的社会风气有关,在经历了一个开放、华贵的唐王朝后,雍容华贵的装束不再是宋代的流行方向,而是转变为清新高雅,梅花在宋代代表淡雅高洁的品质,十分受人追捧。词人们用文墨写出了这些妆饰的特点,同时也表达出词作主人公或喜或悲的命运。  相似文献   
3.
词在初起的时候,没有伦理道德的思想意识在其中,只是歌词而已。隋唐以来,中国旧有的音乐融汇外来的音乐,形成一种新兴的音乐。词就是配合这种音乐歌曲的歌词。后来这些乐曲都没有流传下来,只有歌词还在。词最早在民间流行,后来士大夫也开始填词,词就由俚俗变得更有意味了。  相似文献   
4.
一个民族的歌唱习惯与叙事方式是在漫长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任何一种文学形式的改变都与其文学主体追求新与异的表达方式有关.仫佬族字句歌的产生,字句歌体式与宋词元曲之间存在着形式、韵味、风格上的诸多相似之处,反映了仫佬族民间口传在努力寻求本民族文学发展之途径,是其文学自觉的重要表征.  相似文献   
5.
稼轩词的编年虽经前贤努力,多所发明,然仍有若干作品的编年存有疑问或异说。经考订,《满江红·江行简杨济翁周显先》、《满江红》(汉水东流)俱作于淳熙六年(1179)春,《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作于淳熙七年(1180)秋,《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作于嘉泰四年(1204),《满江红·中秋寄远》作于乾道八年或九年(1171或1172)中秋。  相似文献   
6.
情感表达是宋词的关键。评价理论为研究语篇中的情感提供了参考。文章在评价理论框架下,探讨了宋词情感的类型、极性、表达方式、参与者和强度,以及情感语篇分布表现出的层次性特征:微观情感、中观情感和宏观情感;提出了情感意义的语篇分析路径:情感的解读始于前景化微观情感成分,在关注中观情感和宏观情感下分析背景化微观情感,最后全面分析语篇的情感波动。然后文章对李清照的《声声慢》进行了例示性的分析,证明了文章分析模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恨”在宋词中主要有4种概念隐喻:“恨是液体”,“恨是可衡量的事物”,“恨是可装载的事物”和“恨是植物”。其中以“恨是液体”,“恨是可衡量的事物”为数最多。另外几种隐喻虽然少见,但也非常新颖独特。这些隐喻都属于实体隐喻,用有形的物体来表现无形的情感。  相似文献   
8.
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形式,它的繁华仅仅次于唐诗,而在宋词这一文学海洋中,有着女性词这一文学形式,女性词人和她们的词作品在宋词中是不能忽略的部分,而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这一群体的出现是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的。  相似文献   
9.
在宋代的元宵词中,词人大部分都采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或是用元宵节喧闹的场景衬托主人公孤独的境遇,或是用以往节日的美好回忆对比今日凄冷悲凉的处境。这种艺术手法的使用,无非是为了抒发元宵之夜词人们无比复杂的感情,这些情感和美好的节日结合在一起,更能表现词人丰富的生命体验和深沉的人生思考。  相似文献   
10.
两宋时期是缠足行为快速发展的阶段。缠足在两宋时期的快速发展,与两宋儒学复兴、程朱理学形成、宋词风靡等特有的文化因素密不可分。在这些特有文化因素的影响下,两宋时期的缠足呈现出足式纤直、缠裹自愿、停留在有闲阶级等诸多区别于后世缠足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