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2篇
  免费   180篇
  国内免费   14篇
管理学   459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46篇
人才学   15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530篇
理论方法论   216篇
综合类   2082篇
社会学   125篇
统计学   4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06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204篇
  2011年   237篇
  2010年   254篇
  2009年   235篇
  2008年   180篇
  2007年   139篇
  2006年   127篇
  2005年   190篇
  2004年   147篇
  2003年   223篇
  2002年   175篇
  2001年   184篇
  2000年   130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晏殊于真宗、仁宗二朝,以位望俱尊之身推尊韩、柳,热心奖拔范仲淹、欧阳修等人才,对于宋初文风之变革以及文学创作之兴盛,具有承上启下之功。晏殊以及他的同道在天圣尊韩、儒学复兴方面做出了至关重要的贡献,天圣尊韩的主导人物是晏殊及其同道,而不是欧阳修、梅尧臣。晏殊重视诗歌内容之讽喻功能,他对陶韦体之喜好与提倡,对江西派的深远影响,以及对白体之改造所带来的诗歌"惟说气象"等,都是宋代诗学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2.
鲁迅的"中国根柢全在道教"这句名言在学术界颇有争议,有学者认为这是一个科学的论断,也有的认为这是对道教的否定。文章认为道教作为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的影响力是广泛和深远的,"中国根柢全在道教"这个判断是有事实依据的。从鲁迅的文章和言论中,随处可以看到道家思想的痕迹,所以鲁迅与道家思想是有着不解之缘的。  相似文献   
3.
电影研究的后理论、后电影等概念,与文学理论使用的后结构、理论之后等,虽都翻译为中文“后”,却有其各自的问题意识与对话对象。在厘清概念的基础上,齐泽克对波德维尔等人后理论的批判,具有转折时代的特定思想意义。在文化研究衰微之时,齐泽克的再符号化与后理论的认知研究,构成了“索卡尔—文本”事件之后人文知识生产的不同理论选择。在当前后电影状态下,文化研究的持续发展与电影哲学的稳步推进,显示着新文科建设过程中人文研究的新契机与挑战。  相似文献   
4.
"浑言则同,析言则异"要根据语言的实际运用情况加以分析。有一个限定性义素不相同,可以是近义词,也可能是同义词。同义词形成的一个原因是一些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词义相同的词进入到同一个语言系统中。反义词如果只是词义相反,而在语言运用中不作反义使用,就不是严格的反义词。  相似文献   
5.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新闻宣传是一股活跃而强大的力量。笔者梳理延安新闻宣传理论文献发现:党新闻执政建设的初始创新的几个典型特点和特征,主要是通过新闻宣传理念确立,话语形态和文风改进以及合乎传播规律的动员引领体现出来的。新闻执政的内涵和突出的特点对当今新媒体背景下实现政治议题的有效传播具有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6.
研究以固体酸SnCl4 ·5H2 O/C催化合成乙酸异戊酯 ,确定了酯化优化条件。实验结果表明 ,异戊醇用量为 0 .16mol,醇酸摩尔比为 1∶1.3情况下 ,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质量的 2 .0 %~ 2 .5 %,带水剂苯 13ml,反应时间 12 0min ,反应温度为 10 2~ 116℃ ,酯化率可达 97.2 2 %。  相似文献   
7.
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体制改是核心,培养人才是根本目的.为迎接二十一世纪的挑战,迫切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改革陈旧的教育内容和不合理的课程体系,改进单一的教学方法和落后的教学手段,以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对会计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8.
《礼记·乐记》作于公孙尼之说辨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记·乐记》是一份集中体现先秦儒家音乐思想与礼教思想的重要文献。过去,人们一直以为它的作者是孔子的再传弟子公孙尼。本文通过分析考证,以可靠的文献资料为依据,否定了这种错误的观点。澄清《乐记》的作者问题,对于我们准确理解《乐记》以至整部《礼记》的编纂性质,从而正确而有效地发挥其文献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个性是创作的生命。尽管莫泊桑和欧·亨利同是短篇小说大师,都以布局的精致巧妙而著称,但他们在创作上却是各自发挥他们独有的艺术魅力,显示出其独特的创作个性和风格,两人的创作,无论是从情节的设置、结尾艺术,还是叙述方式等方面,在有着外在相似性的同时,还有着内在的相通与相异。  相似文献   
10.
《喧嚣与骚动》是美国现代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的惊世之作。在小说中 ,福克纳刻画了一幅美国旧南方贵族没落的图景 ,为没落的旧南方贵族弹奏了一曲凄凉的挽歌 ,深刻地揭示了美国旧南方的衰败。本文从不同的角度来体现小说深刻的思想主题及作品鲜明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