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7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470篇
劳动科学   19篇
民族学   30篇
人才学   44篇
人口学   13篇
丛书文集   609篇
理论方法论   127篇
综合类   1436篇
社会学   130篇
统计学   9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180篇
  2013年   180篇
  2012年   200篇
  2011年   201篇
  2010年   216篇
  2009年   209篇
  2008年   326篇
  2007年   215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137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汉语制作义动词均有表示制作行为的义项,该小类动词是从具体语义划分出来的。作为一个比较有特色的动词小类,制作义动词受到了学界的重视。最初关注制作义动词是与其他语法范畴连在一起的,比如结果宾语或者工具范畴。后来的研究将制作义动词以独立小类进行看待,代表性的理论视角有配价语法理论和框架语义学理论。对这两种理论的相关研究进行评述,总结其研究得失与经验,可为后来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应用于交易领域的智能合约融入区块链技术,以代码形式表现,可实现合同履行的自动化和不可逆,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合同模式.自助行为说、代理说将智能合约视为对合同过程的外部增强,是侧面功能的法律阐释,并未完全捕捉到实质.智能合约并不一定跨越整个合同过程,也可仅是合同过程某个方面或某个阶段.法律意义上的智能合约不是合同新类型,而是合同关系形式的新发展,即当事人缔结和履行合同的新形式,合同性质未发生实质变化.智能合约满足特定要件构成特殊的书面形式,具有"书面形式+自动履行"功能的特质.民事主体通过智能合约形式订立合同应遵守《民法典》等现行法律的具体规则,以保证合同依法成立与生效.智能合约不等同于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认定其效力应结合智能合约应用中的具体问题展开具体分析.从立法上确认智能合约,在符合国家现有法律、政策基础上编写和应用,实现形式的合法化、内容的规范化是该技术谋求长远发展的保障.技术起步的现阶段,纸质合同、一般电子合同与智能合约在不同方面发挥协作作用,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成为民事交往、商业交易的主要状态.  相似文献   
3.
张哲宇  罗彪  梁樑 《管理科学》2018,21(11):18-34
关于在线口碑的影响问题,以往研究者已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不同的解释.但是,他们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且忽视两个问题:消费者接收在线口碑之前的初始态度会影响对信息的过滤;产品销量并不等价于消费者态度.本研究尝试从态度改变的角度研究在线口碑如何影响消费者决策这一问题,考虑初始态度和认知需求的调节作用,将产品属性作为实验控制变量,归纳不同类型消费者的有效在线口碑信息框架类型.最后,提出一个消费者分类及其信息传播策略矩阵,为企业销售方的信息传播管理提供参考.主要结论有:自我强化型应定期进行正面要点信息沟通;理性说服型可进行正面要点信息改变初始期望,同时控制负面信息的扩散;摇摆不定型可根据产品属性采用不同的信息表述方式;消极排斥型应选择减少投入.  相似文献   
4.
5.
2017年刘广明案判决中,最高法首次引入德国法上的保护规范理论,为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认定基准即"利害关系"提供了全新的分析思路。目前我国学界对保护规范理论的争议集中于"能否司法适用"问题上,大致形成"肯定立场"与"否定立场"两种观点,但仍要对保护规范理论"如何具体适用"的实践问题予以回应。鉴于其司法适用混乱现状,有必要统一保护规范理论分析框架,采取"三层次"的分析框架:第一层次中确认被诉行政行为违反的法律规范;第二层次解释争议规范是否属于保护规范;第三层次则判断原告是否属于保护对象。  相似文献   
6.
相对贫困与治理的长效机制:从理论到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当前学界对不当督导和强制性公民行为(CCB)的研究框架主要集中在心理安全感等中介及组织公民行为(OCB)的角色定义等调节上,但在华人组织情境中,一些本土化的变量如上下级关系、关系取向、传统性、权力距离等对员工态度及行为也有重要影响,因此,西方的研究框架是否与我国组织情境一致,本土变量在二者关系中又具有何种作用,很有必要进一步探讨。本研究基于质性研究,通过对10位员工的深度访谈和40名被试者的开放式问卷调查,探索了不当督导与CCB关系中可能的中介调节模型框架,最后认为,服从、绩效压力等因素也可能使员工表现出CCB;除心理安全感外,来自上司的压力也可能是一个中介机制;不同员工基于不同关系与动机表现出不同程度的CCB。  相似文献   
8.
西塞罗是古罗马一名著名的法学家。从小离开家乡广拜名师学习法律、雄辩术等知识。年轻时很早成名,后来当上元老院的执政官,想用自己的声望和法律知识缔造一个理想的法制国家。后来著书立说,写下了《论法律》《论国家》等名著。他的法律思想奠定了现代西方法律框架。  相似文献   
9.
此文以“全球化”为关键词,讨论了这一语境下人文学术的现代性问题。由于后续发展国家大多将欧美议题和理论作为思考的入口,在本土经验层面来展开资源借鉴式的解释和理论再生产,因而形成当代人文学术,包括文学研究的全球化现象。作者指出,由于知识命题和知识方式的关联决定知识的有效性,所以,学界尤应关注在此语境下形成的认知框架、学术指向和共同议题。作者认为,不同的历史经验可以针对理论的盲点形成不同的参照框架,但不能以某种民族立场替代知识方式。中国学界在此学术生产链中,应保持自我认知,除了引介欧美学术议题、话语形态以及参照中国本土经验型个案外,还应在学理意义上凸显自身的洞察,以此才能探索有效解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一项重大的制度创新。对于这项重大的改革,必须适时进行全面、科学的绩效评估,以检验目标实现度、总结成功经验、及时发现问题、强化责任担当。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绩效评估指标主要包括内部运行指标、外部影响力指标和反腐绩效指标。根据工作需要,可以由人民代表大会、监察机关自身或独立的第三方进行评估,评估方式包括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实地考察、文本分析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