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1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53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304篇
人才学   14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416篇
理论方法论   78篇
综合类   1237篇
社会学   119篇
统计学   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174篇
  2011年   193篇
  2010年   167篇
  2009年   168篇
  2008年   185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148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年例"是粤西乡村传统文化的记忆,体现着乡村民众的思想智慧和文化性格。它以古老的文化表现形式阐释着"尊祖宗、重人伦、崇道德、尚礼仪"的积极价值取向,构成了粤西百姓的精神寄托。当前粤西"年例"在社会认识、政府主导、传承主体及发展模式等方面遭遇困境,需要结合时代要求,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探寻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策略,使其有利于凝聚乡村力量,引领乡村文明风尚,促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
《华人时刊》2015,(3):76
为庆祝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与江苏友好建交35周年,近期,中国剪纸艺术交流展在墨尔本皇家理工学院的设计中心举行,免费为大众展示富有中国文化底蕴的剪纸艺术。据悉,本次参展的作品以色彩为元素,红色(火)代表中国最接地气的民俗生活与风俗习惯,蓝色(水)代表传统古代仕女和服饰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其中,有许多是与树木有关的,文章就此探讨了树木崇拜及其引发的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4.
呼伦贝尔大草原是蒙古族的古老发祥地 ,它不仅在历史上有特殊的地位 ,其民歌也如离离原上草一样繁茂。流传在呼伦贝尔蒙古人口中的民歌珍藏了民族的心音 ,表现了他们的独特习俗。我们从呼伦贝尔民歌———这一劳动人民世代创造并传唱的“心曲”中可以看到它所体现出的蒙古族物质民俗的发展和变化。这些表现蒙古族物质民俗的呼伦贝尔民歌 ,以草原奔放、豪迈的性格 ,为我们展示了当地蒙古族人民衣食住行的一幅幅画面  相似文献   
5.
从民俗理论的实际提炼性与追求规范性、区域民族民俗描写研究之丰富性与精确性、田野考察之可学性与可操作性、民俗学研究之献身性与交心工程性四个方面来考察 ,王建章教授的《中国南楚民俗学》是区域民族描写民俗学的优秀著作。  相似文献   
6.
从年画形象与艺术特色看民俗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年画是中国特有的一项民俗事项 ,与民俗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年画形象与艺术特色上可看出民众生活观、心理观及审美观  相似文献   
7.
维吾尔族的绿色观阐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幅员辽阔的新疆,总面积为165万平方公里。然而,干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73%,绿洲面积仅占总面积的8 89%。在这样一种生态环境下,祈盼绿色、向往绿洲,成为维吾尔人生活中的殷切希望。绿洲即生命、即希望,围绕这一主题,他们开展了一系列的生态民俗活动。纵观维吾尔族的文化史,绿色文化成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礼金     
杰子 《中国农村》2007,(2):61-61
中国这么大,各地礼仪不同自是正常,但其中有些细节却极为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9.
文化保护与文化批评——民俗学真的面临两难选择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轰轰烈烈的全球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中国的民俗学者感觉到自身陷入了进退维谷、喜忧参半的两难境地。结合德国民俗学在过去一个世纪中与传统文化遗产问题的纠葛,着重探讨民俗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中的若干问题,即民俗学义不容辞地承担传统文化保护职责的"原罪"意识,关于民俗主义讨论的出现和兴起为民俗学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哪些启示和契机,民俗学在当代社会中的学科取向以及学科的自我认同。通过探讨认为,对文化连续性和文化变迁力量的探讨是民俗学的根本性任务,尤其在社会、文化发生急速转变的当今中国,民俗学首要的任务应该是文化批评而不是文化保护。为了使民俗学的文化批评获得相应的力度和质量,民俗学科的社会科学取向则是一种顺时应变的睿智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讲,在文化保护与文化批评之间,民俗学不存在两难选择。  相似文献   
10.
民间信仰不仅成为现代文学"驱妖打鬼"的启蒙对象,而且它是一种潜在反映民众世俗欲望、人性人情的民俗抒写.民间信仰的"现代"文学参与,接续和深化了现代文学幽魅神秘的美学色彩.中国现代文学尝试和探索了民间信仰民俗的、启蒙的、审美的多重文学书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