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9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83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7篇
人才学   11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226篇
理论方法论   36篇
综合类   489篇
社会学   42篇
统计学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梁  黄明举 《天府新论》2005,(Z1):191-192
刑事诉讼法制现代化价值目标之一的人权保障,不仅包括对被告人权利的保护,也包括对被害人的权利保护.按照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刑事被害人权利的保护包括控告权、参与诉讼权、异议权、求偿权等多项权利内容.通过对司法实践的分析可以看出,应进一步扩大被害人参与诉讼的权利,明确规定被害人的诉讼代理人具有与被告人的辩护人同等的权利义务,检察机关的起诉书应送达被害人,为人身安全仍然受到威胁的被害人提供保护,为被害人提供法律援助,明确法人被害人参与诉讼的方式,并完善被害人获得赔偿的相关制度,使被害人人权得到切实保障.  相似文献   
2.
作为现象学美学经典文本的《审美经验现象学》对审美活动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但令人遗憾的是,杜夫海纳在该书中却回避了对同为艺术作品的文学作品的分析,这种回避源自杜夫海纳对于语言优先性的坚持。如果从语言的陈述性入手,或许可以为文学理论的构建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刑事被害人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事被害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独立的诉讼地位,并以民事主体资格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本文从犯罪行为的损害后果和民事主体的合法权利等方面论证,刑事被 害人受到精神损害时,应该享有精神损害赔偿的权利。  相似文献   
4.
被害人的上诉权再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 ,从审判权的特性、程序公正、诉讼模式等方面对公诉案件被害人应该享有上诉权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抛弃那些僵化的旧的教学模式,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去看待素描,注重主观创造因素,发挥学生潜在能力,开拓学生思维空间,重视绘画艺术造型的组合方式和非陈述性语言探索,重视人在绘画中的情感表现因素,是素描教学中艺术本体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直接影响着艺术的发展和艺术家的成长。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司法领域,由实务部门率先尝试刑事和解。它作为刑事案件的一种解决机制,在尊重被害人、赔偿被害人及其近亲属,促使加害人认罪悔罪、改过自新等方面显示出了一定的优势,同时,刑事和解对建设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对这一制度的构建不仅仅是司法实务界正在进行探索的问题,也引起了理论学界的广泛关注与探讨。当然,任何一种制度都具有两面性,刑事和解在显示出积极性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我国股市一路走高,卜证综指从1000多点曾一路飙升到6000多点,A股股民开户数也达到1亿多。在这繁荣的市场,火爆的行情中,却存在着不少违法行为。其中被证监会查处的大案就有数起:杭萧钢构虚假陈述案、天山股份内幕交易案、唐建老鼠仓案等。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被害人权利保障受到忽视,已为西方国家普遍建立的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在我国亦阙如,许多案件的被害人得不到应有的补偿。从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源"和"流"、迫切性、可行性、局限性等方面进行了多视角分析,以图在现实和理论上为在我国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寻找依据,客观指出这一制度的局限性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肖本山 《理论界》2008,(3):68-69
在公诉案件中,被害人享有并行使控诉权,不仅是其当事人的诉讼地位决定的,也是充分发挥控诉职能整体效果的重要条件。但在我国目前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中,被害人控诉权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其控诉权的实现还缺乏一些必要的保障措施。这种现状亟待改善。  相似文献   
10.
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所同时具备的当事人角色与实质证人角色之间的冲突,是所有当事人证据都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并不足以否定被害人陈述作为证据的适格性。由于被害人在公诉案件审判程序中并不具备独立的控诉职能,因此相关之角色紧张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缓和。在我国刑事证据制度构筑封闭式的证据分类体系的情况下,人证及当事人证据在分类逻辑上的要求,决定了被害人陈述不仅是适格的诉讼证据,而且构成独立的法定证据种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