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3篇
人才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统计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针对交流电弧炉电极控制系统具有非线性时变、多变量、强耦合及存在随机干扰的特点,采用基于最近邻聚类方法的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快速学习算法,通过实时在线辨识,建立电弧炉电极系统的精确逆模型并用于控制,实现了将具有强耦合特性的多变量输入/输出(MIMO)系统解耦成单个独立的伪线性对象,并提出一种基于RBF神经网络逆控制与比例微分(P/D)控制相结合的双模控制策略。应用结果证实了该控制策略具有快速适应对象和过程变化的能力及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2.
精馏过程是化工、石油、医药等领域常见的生产过程,由于其非线性、时变性和强耦合等特点,使建模、控制与优化成为理论与实践研究中的难点。本文以一个二元丙烯精馏塔为研究对象,在由物料及能量平衡原理推导出精馏过程数学模型的基础之上,采用基于集结法的动力学模型降阶处理方法对原模型进行降阶,最后为该精馏塔模型设计了基于PID神经网络的解耦控制器。  相似文献   
3.
在用数学模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应用关于质心的3-自由度独立主动阻尼的方法来消除多自由度系统中再耦合现象,同时给出了该独立主动阻尼的条件及速度反馈算法.介绍了隔振平台的3-自由主动阻尼实现原理及其结构方框图.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实现了主动阻尼控制量完全解耦,同时又不影响主动阻尼效果.  相似文献   
4.
5.
基于均衡供给的煤炭供应链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均衡供给的煤炭企业供应链是将前端的资源波动、质量波动、生产波动、运输波动进行有效的管理,通过供应链的运行转化为稳定的产品输出,能够在一定的时间以合适的质量和合适的价格运送到客户方。从功能特征上看,煤炭供应链管理的目的是实现客户均衡、煤炭质量均衡和数量均衡;从结构特征看,煤炭企业供应链具有实体结构稳定、长链和短链共存、工艺相关性等特点;从信息协调特征看,煤炭企业供应链具有多解耦点、非信息协调难度大等特征。  相似文献   
6.
针对提高微网储能变流器的动、静态性能,提出融合了前馈解耦控制的电网电压定向双闭环控制策略,在三相电 压源型变流器(d,q)坐标系数学模型的基础上,以电网电压矢量定向并同步旋转,电流内环采用前馈解耦直接电流控制, 解耦了有功电流与无功电流,提高了内环电流的跟踪速度与精度,同时加速了外环电压的响应速度。仿真结果表明,变 流器系统响应速度快、网侧电流谐波含量低、直流侧电压稳定且纹波电压小,能以单位功率因数双向运行。提出的控制 方法可行有效,具有应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主要讨论和研究了高纯度热耦合精馏塔的优化控制问题。针对一个非线性的对象模型—苯-甲苯物系模型提出了基于非线性过程模型控制(NPM C,N on linear P rocess M odel Contro l)的控制方案,并与常规的P ID控制方案作了比较。结果表明:非线性过程模型控制无论是在控制精度还是在响应时间上都优于传统的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8.
六维力传感器动态解耦方法主要集中于不变性动态解耦方法和迭代解耦方法,其解耦效果取决于建模精度,强耦合情况下解耦误差大,工程实现复杂.文章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过程神经网络动态解耦算法,将六维力传感器输入输出及网络权函数进行相同正交基展开,简化计算过程,求解六维力传感器输出输入耦合关系.实验结果表明,过程神经网络在六维力传感器动态解耦中应用效果良好,为动态解耦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对象为注塑机料筒加温系统,针对该多变量(例如4输入、4输出)系统相邻加热段之间存在较强的耦合作用,提出了一种简单、直观且易于工程实现的解耦方法,使得仅依据各通道之间的输入、输出值,便能够实现类似无耦合单通道控制.该算法经实验验证,获得了理想的控制效果,显示出较大的工程实用价值及深远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多变量系统模型算法控制方法,即在频域解耦,而在时域进行预测与优化控制。在离线进行频域解耦后,使得时域预测与优化控制大为简化。在保证控制品质的同时,降低了对于过程计算机的要求。实例仿真表明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