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9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36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4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相对于唐代贬谪文学研究的成熟度,宋代贬谪文学的研究还有待于更加的深入。就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可以分为四个方面,一是对宋代贬谪文学形态进行总的描述和研究;二是从个体作家的角度进行研究;三是作家群体研究,主要着眼于一个历史阶段或一个地区内以及有师友亲戚关系的贬谪诗人群体的研究;四是以贬谪地域为中心的研究。宋代作为贬谪文学的重要历史时期,在取得丰富研究成果的同时,还具备相当大的研究潜力和空间,需要研究者转化视角,运用复合型的研究方式来作出新的成就。  相似文献   
2.
《毛颖传》以其滑稽的俳谐手法特异于韩愈的古文创作,进入新时期,则侧重从阐释其寄托意蕴、艺术手法、小说因素、文体创新、韩愈俳谐文与传奇小说之关系、后世批评接受及其仿作等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3.
遗民画家陈洪绶与贰臣文人周亮工,以文字定交明末,并由对彼此才艺的知赏,加之思想的相通,终成莫逆交,至死不渝。梳理辨析二人交游事迹,对于我们了解明清之际文人人格心态,及遗民与贰臣两大群体的为人处世与艺术创作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4.
偏居一隅的湘乡东山精舍之为世人熟知,多是因为该校诞生了毛泽东、陈赓、谭政、箫三、易礼容等等国际知名校友。然而关于它的创举经历、与湖南传统书院的异同、在湖南维新运动中的历史地位等等问题,即使专门治湖南史者也往往不知其底里源流。笔者爬梳钩沉,实地访求,将近代湖南教育史上湮没不彰的具有独特历史地位的湘乡东山精舍还其本来面目,从中也可隐见之后该校人才繁兴的历史渊源。湘乡东山精舍由于办学较早,规模较小,所以现在各类教育书中多不述及,更未将之作为新教育的一个典型而专门提出。然而,它在甲午战后由传统书院向现代…  相似文献   
5.
徽州地处皖、浙、赣三省的结合部,位于安徽省的南端。它历史悠久,早在商周时代即有土著先民在徽州这块大地上生息繁行。秦置黟、歙二县,晋称新安郡,宋改徽州。明清时期的徽州府,领有歙县、黟县、休宁、绩溪、祁门和婺源等六县。  相似文献   
6.
魏晋南北朝丧葬文化的研究,一直以来存在由于资料分散或欠缺而问津者寡的现象,但近些年来,这种现象在逐渐改变。从专题研究到具体层面的著作和论文不断出版,那个更替迅速而政权不稳或短暂的社会中适应时代变化或发展需要的丧葬文化,开始比较完整地呈现在世人面前。述论全面地梳理和展示了近百年来魏晋南北朝时期丧葬文化研究的全貌,尤其突出了一些重点成果并作了简要的介绍,对于魏晋南北朝丧葬文化的继续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当代哲学发展的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转折,用“语言学转向”不足以概括,它事实上是一种描述论转向。语言学转向是描述论转向的语言哲学表现。描述论转向是从对对象的认识的反思转向对对象的描述的反思;从追问对象是什么转向追问我们关于对象的描述是什么。语言学转向和描述论转向所车转的是同一个方向,但是它们的具体致思有很大不同。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吴孟复先生的晚年力作《桐城文派述论》[1] 的几个特色谈起 ,对“桐城文派”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师友传授、诸家风格等方面进行持之有故的论述 ,述中有评、史论结合 ,正源清流 ,还了桐城文派原貌 ,使许多围绕“桐城文派”有疑问题冰释消解 ,十分有益于中国文化的继承、研究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古诗十九首》在文学史上享有“诗母”之重要地位,其研究史延续近两千年。文章就其创作年代与作者、诗歌题旨、艺术特色、接受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海外及港台学者的研究进行了分析;认为现代研究虽在理论性、系统性上有所深入,但与其他文学经典研究的投入程度相比较,《古诗十九首》的专题研究较薄弱,文本研究、影响研究、诗歌理论研究有待深化,研究方法有待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