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13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36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法国国家图书馆现藏明末天主教耶稣会稀见抄本《拜客问答》一册,总字数计约万言,内容遍涉欧洲风俗、世界地理、各地物产等领域,且包含一则《伊索寓言》故事,为明末士人开启了一扇瞭望西方社会文化的窗口。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拜客问答》用来呈现“西学”“新知”的载体并非当时占据书面语主流的文言,而是通俗的白话文,其中亦夹杂欧化语。本文集中研究《拜客问答》这一文本,考定其作者及撰述年代,分析其撰述目的,进而探讨其文体形式与语言特色,并尝试以汉语书面语系统从文言到白话的转变这一历史背景为框架,考察该文本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2.
红柯是中国西域小说的重要代表,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独特的西域世界。这个世界,有一般西域小说的壮美人性和壮丽文化,显示出一种浪漫主义的特质;同时,这个世界还由于"底层写作"的渗透,呈现出某种贫瘠,展现出一种深沉的现实关怀精神。后一点,似乎还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3.
胡继华 《云梦学刊》2009,30(4):98-102
怀藏对词语的激情,穿越厚重的文化空间,渴望用修辞手段来支配词语的命运,从而以“灾异”的风格描摹词语的魅力,这应该是刘恪的《词语诗学》的抱负之所在,同时这也就完成了当代诗学的一次大胆的创化。搜罗集体记忆的碎片,通过编织文本的艺术来呈现人类文化历史的残像余蕴,实现宏大的历史与微渺的体验之间的沟通,《词语诗学》体现了全球时代中国诗学的一种可能走向。  相似文献   
4.
汉科研究:以购赏科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忠炜 《南都学坛》2012,32(3):1-15
汉代的科是律令的诠释、细化,也有弥补律令规定不周之用意;科通常由官吏奏请、皇帝批准并颁行,经由官府逐级下达而布告基层民众,专制一方的统治者亦可制定、颁行科。作为法律载体,科具有灵活性、针对性和孳殖性,故在汉末三国特殊的政治格局下,为各方统治集团所利用,成为法规汇编或编纂的代称,实现从如律令到如科令之历史转变。  相似文献   
5.
红柯小说以新疆草原大漠为背景,极力彰显人的神性,使读者从生命的自由舒展中获得了神性存在和人性本真的意境与快意。在普遍的欲望化书写中,红柯小说很好地诠释了文学书写的神圣功能,他超越了文学的世俗教化和娱乐功能,进入了文学叙述的神圣化自我救赎和他者救赎。  相似文献   
6.
维柯的文化诗学将人文科学置于自然科学之上,因为人文科学遵循想像的逻辑,这种逻辑是对人性全面而真实的体现,这就要求人文科学应该脱离技术理性的分析逻辑,而成为一种建立于综合方法之上的人性科学。  相似文献   
7.
小山酷爱山水,一生游历甚丰。或是翛然远游,或是择隐婆娑;或是宦游奔走,亦能兴发山水情志,从而“江山好处追游遍”。发为歌咏,留下许多游观、纪行、栖迟于佳山胜水的山水散曲。这些作品充分展示了他的游观视野和审美视野下的山水之美,艺术性强,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古代山水文学的宝库。  相似文献   
8.
在注意力经济时代,事件营销可以迅速吸引媒体与社会公众的注意力,以一种轻松、自然的方式提升品牌知名度。吴学源和《艺术评论》的名誉侵权事件,为"营销大师"宣科借势与造势,两年时间共计催生了21篇云南省内报纸报道,形成社会热点讨论话题,极大地扩展了宣科本人与《纳西古乐》的知名度。本文对2004年~2005年的报纸内容进行分析,逐步还原了这次事件营销案例,重现其话题构造、议程设置及传播扩散历程,并揭示了事件营销所具有的新闻、广告与公共关系效应。  相似文献   
9.
“资”与“课”名虽异而实质相同。输纳资或课的人并无身份等级差别。色役代役钱或物既可以叫做“资”或“课”,亦可称为“资课”。“资”用作货币的代词是自唐政权将“资课”确定为财政支出项目开始。  相似文献   
10.
有学者对诸葛亮《后出师表》提出置疑。笔者提出几点意见:一、《后表》虽不载于《诸葛亮传》,但见于《诸葛恪传》;二、《后表》不是张俨、诸葛恪伪造;三、《后表》用语与诸葛亮习惯用语符合;四、《后表》立意与诸葛亮行为一致。由此可知,《后表》是诸葛亮的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