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山水画尤其是文人山水画中总是或隐或现地置一或几处农舍、几个渔夫或樵夫。在这些山水画中的农舍、渔夫、樵夫的诗意存在中,我们可挖掘出一种不同于释道哲学的另一种诗境,被称之为"神农氏之诗境",即墨家的诗意哲学。墨家由于重视人的食本能,理论本体就是"民以食为天"。勤劳质朴、自食其力和省吃俭用的农夫、渔夫和樵夫成了墨家提倡赞扬的主体。墨家勤劳自立的农夫在被道家精神渗透后,有了诗意的存在,唯恐异化的农业劳动成了一种自觉自愿的生命活动,也形成了中华民族赞美农业劳动的审美理想。"此中有真意",日常生活的诗化使农夫、樵夫、渔夫成了人生的最高存在方式,也是农业文明的最高价值。于是在文人山水画中出现农舍、渔夫和樵夫也就不足为怪了。  相似文献   
2.
墨子“贵生”的道德追求,不仅仅是为了满足或者寻求一种对生命应当如何的“生”之规范,他还试图在诸侯相战不已的非常态社会状态下,努力确证“利生”的功利意识在道德意义上所具有的“善”.从目的论意义上来看,“利生”之善既要符合“兼相爱”的天下之“义”,又要利于“生生之道”,“利生”的功利指向既是“生”之规范,又是何以“善生”的具体行为.对“贵生”在道德实践意义上的推崇,突显了墨子“义利统一”的社会伦理精神的世俗特色,此于身处社会变革与转型过程中的芸芸众生而言,确是一种普遍意义上的生命关怀.解读墨子生之和谐的伦理观照,对反思时下执政功利化取向,当有补益.  相似文献   
3.
经考察,湖北郭店战国楚墓竹简《语丛四》第八、九简:“窃钩者诛,窃邦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义士之所存”为先秦流行语,相关言论于先秦传世文献中十一见,涉及墨、道、杂三家。进言之,此流行语源于墨子,十一篇文献《墨子》占其七,且意蕴丰富,例证多样,涵括道、杂二家及《语丛四》之范围。  相似文献   
4.
墨子的十大主张构成一个求治去乱的理论体系,天志、兼爱、尚同、节用是其基本架构.天是一切合法性的来源,也是外在的社会控制力量,人们的行动必须服从天的要求,天与鬼神在冥冥之中控制着人们去恶向善;兼爱是天意的要求,也是人们内化的伦理情感,推己及人,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则使人们达成价值共识,消除人际的争斗和家国的攻伐;尚同是兼爱的逻辑结果,也是天意的最终归宿,要求世人无条件服从于贤者、仁人,以形成上下贯通、整齐划一的社会秩序.崇俭节用是一种积累物质财富的途径,由此可有效消除饥寒困顿,保障了大多数人的生存,也就维护了社会稳定.因此墨子的"十伦"是社会良性运行和秩序稳定的完美设想.  相似文献   
5.
墨子的天、鬼、命观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墨子的兼爱出发 ,结合中华农业文明的特征 ,阐明兼爱、天志、明鬼、非命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 ,由此得出结论 :天志、明鬼、非命不是单纯的宗教思想 ,同时还充当着墨子施政思想的辅助工具的角色 ;他的天人观是一种顺天有为的天人合一论 ,其思想前后并不矛盾。  相似文献   
6.
墨子消费伦理思想以"兼爱"为核心,以消费合宜性的社会向度与民生向度表达了其"兴利天下"的消费正义。墨子认为,消费应当"兼"及天下众生,并富有爱人、利生的道德内涵,他从人性欲生的视角,阐述了消费不仅担负着养育万民之"生"的"生生之道",也承载着义利天下的社会责任。墨子以消费利"生"的合宜性为度,剖析了消费的民生主义特色,与孔子以"礼法"为核心的消费观念不同的是:墨子消费伦理思想表现出强烈的关注民生的道德实践的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7.
墨子的“兼爱”思想比孔子的“仁爱”思想前进了一大步,要求人们爱人如己,所有之人都能相亲相爱,不论财富多寡、地位高低、身份贵贱,彼此之间不存在血缘与等级的差别,是一种无差等的爱;体现了平等、互爱的精神原则,人与人之间、家庭与家庭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互爱互利,推崇人性向善。这种“爱”不是空洞的、抽象的爱,也不是无条件、无原则的爱,而是实实在在的互惠互利的爱,是爱、义、利的有机统一。墨子为了践行“兼相爱”的理论,其实现路径是“交相利”,推行义利并重。在当今社会扬弃墨子的“兼相爱”思想,从理论上指导医疗卫生保健工作,对于促进城乡医疗卫生保健一体化和公平公正的分配资源无疑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人的问题一直是社会转型时期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而该核心问题的关键在于公民性品格的培育。从社会学角度而言,公民性品格培育之要义,为公共价值和行为方式的认同和选择。在濡养国人公民性品格的思想资源中,墨子思想可谓是最佳资源之一。其根据在于,国民人格多是遵循儒家的君子之道,即儒家君子人格是公民性品格塑造的基础。而墨子兼爱与儒家仁爱的差异恰恰是两者能够形成互补的前提;两者的共通性使得墨子思想能够比较顺利地进入国人人格内部,实现融合与对话。儒墨的差异性和共通性决定了墨子思想能够与儒家思想形成对接,最终对国民公民性品格塑造形成补益。  相似文献   
9.
先秦是我国哲学思想的原发期,在这一时期形成的儒墨学说,是两个重要的思想流派,在百家争鸣的学术舞台上平分秋色,并称“显学”。但作为“显学”的儒墨学说,在汉以后分为两途,儒兴而墨绝,其中主要原因应归结于两家学说的异质性特征的凸显。  相似文献   
10.
人的问题一直是社会转型时期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而该核心问题的关键在于公民性品格的培育。从社会学角度而言,公民性品格培育之要义,为公共价值和行为方式的认同和选择。在濡养国人公民性品格的思想资源中,墨子思想可谓是最佳资源之一。其根据在于,国民人格多是遵循儒家的君子之道,即儒家君子人格是公民性品格塑造的基础。而墨子兼爱与儒家仁爱的差异恰恰是两者能够形成互补的前提;两者的共通性使得墨子思想能够比较顺利地进入国人人格内部,实现融合与对话。儒墨的差异性和共通性决定了墨子思想能够与儒家思想形成对接,最终对国民公民性品格塑造形成补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