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3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4篇
管理学   25篇
民族学   13篇
人口学   11篇
丛书文集   95篇
理论方法论   26篇
综合类   631篇
社会学   66篇
统计学   29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I advance a conceptual approach to citizenship as membership through claims-making. In this approach, citizenship is a relational process of making membership claims on polities, people and institutions, claims recognized or rejected within particular normative understandings of citizenship. Such a conceptual shift moves scholarship beyond typologizing—enumerating how citizenship is (or is not) about status, rights, participation and identity—to identifying the mechanisms through which claims on citizenship have power. This framework requires a relational approach and attention to dynamics of recognition within contexts of structured agency. Immigrants and their children can make claims to modify the normative content of citizenship, affect recognition evaluations and change the allocation of status and rights. But they are also constrained by legal structures, a society's institutional practices, and prevailing public perceptions. Citizenship as claims-making may require a reassessment of boundary approaches and a turn to metaphors of positionality, as well as more serious commitment to mixed-methods research. The stakes of understanding citizenship's power, as practice and status, are especially high right now. Yet based on existing scholarship, it is not entirely clear how much citizenship matters, in what ways, for whom, or why. This is the challenge for future scholarship.  相似文献   
2.
运用促进面孔记忆新的处理策略“表情的印象操作”,研究在笑脸中包含着怎样的信息。研究发现,与平静表情的面孔相比,笑脸是更具优势的表情,在笑脸的表情之中包含着更多促进面孔记忆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命名是文学理论阐释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文学理论工作者必须正确认识和认真把握的一项内容。命名不仅要具有认知功能,还要具有价值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寻求自身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4.
行政复议是WTO法律框架中有关法律救济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总体上看 ,我国的行政复议制度与WTO规则是相适应的 ,但在具体制度设计上它与WTO的要求尚存在一定的差距。为确保WTO规则在国内统一、公正、合理的实施 ,我们应该进一步增强行政复议机关的独立性 ,树立行政复议的公正形象 ,同时修改《行政复议法》 ,赋予相对人对行政终局裁决的司法审查请求权。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EHT(Extended Huckel Method)紧束缚能带计算方法,计算了Tl_2Ba_2CaCu_2O_8在晶体中三种不同氧缺位条件下的电子能带,讨论了晶体中不同氧缺位对该超导体的能带结构,体系总能量,总态密度和Cu—O面上Cu和O的电荷分布的影响,指出这三种氧缺位结构都有可能存在于该超导体中,并且对超导电性的贡献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汉语中“鸳鸯”是联绵词。通过对“鸳鸯”的历时考察,发现“鸳”、“鸯”能单用、分用,有重叠形式,“鸳鸯”有异序词,也和合成词一样。所以用现行的有关联绵词的语素识别方法一双向替换法不好判断它是否是联绵词。通过考察联绵词的来源,提出了新的判断方法,用两个公式区分联绵词与合成词,最终确定“鸳鸯”从古至今都是联绵词。  相似文献   
7.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经济法学的核心问题和理论基石,但法学界对这一概念的界定一直存在着争论。文章从法与经济法关系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经济法调整对象的范围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特征提取是手写体数字识别研究中的重要问题,有效、稳定的特征是提高识别率和识别精度的关键。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分数本征特征和核非线性分类器的手写数字识别方法,首先找到时频平面的一个轴进行分数傅里叶变换,使不同类别样本在这个轴上最大限度地分开,然后用主元分析进行降维,得到比较稳健的低维特征,再将常用分类器用于特征分类,实现对手写数字的识别。对实际数据进行实验,结果表明上述本征特征与核非线性分类器相结合有较高的识别率和训练、分类效率。  相似文献   
9.
加强政府诚信建设的制度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政府诚信是政府为政之本。政府诚信受观念、环境、制度、体制等诸多因素制约。从制度层面揭示政府诚信建设的制度需求、制度缺陷,会为政府相关制度的创新提供对策与思路。  相似文献   
10.
互动认知研究的空间是变动、开放、动态的空间。双向诠释即是首先了解对方,然后从对方的角度和视野来观察和进一步了解自己,使双方对自己和对方都有了新的认识。重视从“他者”反观自身的理论逐渐为广大理论界所接受。一些非汉学家的理论家开始以一种“非中心论”的心态来探讨西方和非西方文化,并以此为基础建构新的理论,这就从根本上动摇了西方中心论的基石。比较文学和比较文化研究迅速突破了封闭的西方文化体系,进入西方文化与非西方文化相互参照的范围。西方学术界原来互不相干的汉学研究、文学理论研究、比较文学研究正在迅速靠拢,并实现互补、互识、互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