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38篇
社会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The looming oil crisis, pollution, and climate change have pushed governments, corporations, and individuals to think of new policies, new objects/products and new manners to market them – usually under the label of “green economy” (or the shifting towards a sustainable economy).

The changes that are on the way as a result of the envisaged “green revolution” need a broad vision that couples the economy of energetic techniques with the related socio-cultural economy that is induced by, and at the same time reciprocally influences, the mere technical transformations.

Based on previous analysis of theories of socio-technological change and putting at its center the concept of subjectivation in social sciences, this article proposes a theoretical understanding of cultural shift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changes in the practices of production, transfer and use of energy.

First part presents a schema of subjectivation in triangulation, that links the biological level with the material culture and with the representational realm of normativities in our society. It will be developed through the example of electric vehicle as metaphor of the energetic transition. Through this understanding, second part deals with the modeling of the three items as a processual energetic system by using the concepts of surplus and expenditure. Within this frame, we show how disruptions in one of the poles of this model influences the others and bring about changes in the entire Anthropo-Social level. Third part proposes possible types of emerging subjectivities and advances the idea of extending the realm of consciousness to the energetic transfers and their potentiality.  相似文献   

2.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的“张爱玲热”,在很大程度上超出了学术研究和文学欣赏的通常情形,成为了一场较大规模且持续不断的以张爱玲为品牌为文化符号的消费活动。创作名家变成了文化明星,文学名作变成了市场精品,欣赏张爱玲变成了消费张爱玲。过渡“消费”张爱玲的结果,是张爱玲被平面化、庸俗化。  相似文献   
3.
通过划分我校能源岛系统的子系统图,计算了各股能流的热力学参数和火用值,并进行了热力性能计算及结果分析.在此基础上求取各子系统的燃料炯和产品炯单价及其经济系数,对结果进行了热经济分析,指出了系统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了湿空气的图解法,导出了符合工程习惯的湿空气的计算式,绘制了湿空气的-温图,-压图与-湿图,并给出了算例。本文所提供的湿空气的图解法使湿空气的计算与湿空气其它参数的计算一样简便。  相似文献   
5.
中国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失灵造成了自然资源产品的成本结构畸形化、价格构成单一化等问题.以租值耗散理论为视角,分析得出自然资源产权虚置与价格管制是导致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缺陷的根源.解决上述问题,需要从厘清自然资源资产产权结构要素、维护自然资源资产的市场交易、规范自然资源资产宏观管理环境、调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纠纷等四个方面形塑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6.
对颗粒物质特性的应用在人民生活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我国古代科技实用中更有着不可忽略的地位。以现代颗粒物质力学进展为基础,着重探究颗粒物质在生活实践中的一系列应用实例,借以考证中国古代科学对颗粒物质特性较深层次的认知,从多个角度分析、理解中国古代科学文化中的颗粒学部分的实用价值以及对今后继续探索颗粒物质领域的启示与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竞争条件下企业生存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企业生物性和管理熵的角度分析了企业生存的三大能力 :基本生存能力、竞争力和应变力 ,形成企业能力的因素主要是企业的文化、学习和创新 ,以及企业的战略管理、经营管理  相似文献   
8.
从管理熵、管理耗散理论的视角分析了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职责与作用,指出内部审计减少管理熵,促使企业形成管理耗散结构;并从改革内部审计组织形式,转变内部审计职能,拓展内部审计服务领域,强化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加强内部审计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等方面探讨了如何加强内部审计建设、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将塑性应变和非局部损伤取为内变量,引入耗散势,利用连续介质损伤力学和热力学第二定律,建立了一个能全面描述材料本构行为的非局部非弹性损伤本构方程,用该模型计算了单位、单压状态下混凝土材料及20#钢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LED(light emitting diode)结温过高不仅会使光波波长漂移,还会使发光效率和寿命下降,为此设计了一种热管翅 片散热结构,并运用ANSYS Icepak热分析软件对该结构进行了参数化分析设计,得到了LED最高结温小于70℃时的最 优结构参数。同时建立了翅顶为恒温的数学方程,计算验证翅片温度分布,结果显示翅片温度分布相近,散热器整体温 度分布均匀,整体温差小于5℃。表明设计的热管翅片散热结构满足大功率LED路灯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