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机电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枫林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4(4):55-59
研究了我国主要机电产品在世界市场的排序,通过对机电出口产品结构分析,提出了提高我国主要机电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论出口加工区的发展及其对我国出口竞争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浩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3):65-67
为了遏制屡禁不绝的加工贸易中出现的走私现象 ,我国于 2 0 0 0年开始设立出口加工区。出口加工区日趋成为我国外贸出口新的增长点。随着我国入世承诺的兑现 ,出口加工区对我国的出口贸易的重要性会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3.
论当前我国保税区存在问题及改革的必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浩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3,(4):67-69
我国保税区的产生是与20世纪80年代末期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有密切关系.保税区是我国外贸出口的重要增长点.随着我国入世承诺的兑现,保税区面临着很多问题,需要对我国的保税区管理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4.
抑制恶性出口竞争的制度化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亚星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2):37-40
探讨了我国对外贸易迅速增长中出现的恶性出口竞争问题,指出恶性出口竞争导致出口秩序混乱,不仅降低出口效益,还容易引起国外反倾销,从而使我国丧失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制度化建设,并从设置出口企业进入的门槛、出口政策导向与措施相配套、对大型成套设备及国际承包工程企业实行严格的出口许可制度,以及切实加强产品出口限制以保护国内资源、依托商会协调企业间关系等方面提出了依法对出口实行有效管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特征及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素英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23(4):92-96
在对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现状与特征描述的基础上,利用1995-2008年的数据,通过一个基准的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企业规模、人力资本、外商直接投资、研发投入、技术创新和制度安排与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以及出口竞争力指数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企业规模、人力资本、外商直接投资、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对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规模都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其中外商直接投资的作用最为显著;但在出口竞争力的提升上,研发投入的正向作用最为显著。据此,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辽宁省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对辽宁2001--2007年的农产品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并与山东省比较,得出辽宁的农产品出口竞争力近几年有减弱的趋势,其原因有农业科技落后、农业生态环境恶化、贸易壁垒日趋严格以及政府监督管理体制缺乏效率等方面,最后提出建立外向型农业基地、完善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实施品牌战略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纺织服装产业出口竞争力研究——以泉州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萍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3)
从三个方面对泉州纺织服装产业出口竞争力进行阐述:一是以泉州纺织服装业以往的进出口数据为基础分析该产业国际竞争力在过去的数量表现,采用贸易竞争指数和出口产品质量指数对泉州纺织服装业的竞争力进行分析;二是从生产要素、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企业的经营方式和竞争战略、政府等因素出发深入分析泉州纺织服装业国际竞争力的发展潜力;三是针对产业发展不足提出建议,从而使产业的竞争力可以保持持续提高。 相似文献
8.
论东亚区域产业循环机制的变化——兼论中国的地位和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婷婷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3):49-53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亚区域产业循环机制赖以存在的产业互补关系仍然存在,虽然产业内贸易有所发展,但仍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中国的快速发展并没有破坏东亚区域的产业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9.
推进福建农业标准化 提高出口农产品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金英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0(6):18-20
福建省农业标准化建设取得初步成效,但受多种因素影响,农业标准化水平不高,存在许多与新时期农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福建农产品出口面临严峻挑战。本文提出了推进福建农业标准化、提高出口农产品竞争力的思路:健全标准体系,加快福建省农业标准化进程;采用国际标准,尽快实现与国际标准接轨;加强示范推广,实现生产基地化、管理标准化;壮大龙头企业,实施名牌战略,提高农产品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将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理论结合起来,建立了农业龙头企业出口竞争力的七因素决定模型,据此设计出口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广东省农业龙头企业为分析对象,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首次对广东省农业龙头企业出口竞争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普遍还停留在主要依靠外部因素提升其出口竞争力的阶段,以企业为主导的提升出口竞争力长效机制尚未形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