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金融海啸与中国经济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吴敬琏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6(1):0-52
这次金融海啸的性质是整个世界金融体系的危机。世界金融体系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危机,有以下三个层次的原因:(1)1970年代初期“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的世界货币体系由不受约束的美元所主导;(2)美国经济储蓄率过低,向全世界举债来支持高消费水平;(3)美联储一直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松弛的金融监管支持美国资本市场的繁荣。这就使美国经济,进而使世界金融体系中充满了虚拟财富的泡沫。局部泡沫的爆破,会触发整个体系的危机。
30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深深地融入了全球化的进程。在前20年中,中国有效利用了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储蓄不足的特点,采取出口导向政策,用大量的出口需求弥补由粗放发展方式造成的消费需求不足,实现了长时期的高速增长。然而,近年来出口导向政策未能及时作出调整,使外汇存底大量增加,而外汇占款大量增加和流动性泛滥使得中国金融体系中也出现了大量泡沫。
由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的原因,使得这场世界金融海啸主要在以下两方面对中国经济形成冲击:(1)金融海啸的冲击促使中国金融体系中的泡沫破灭,虚拟资产的消失造成流通性短缺和某些企业资金链断裂;(2)国际市场购买力下降造成中国出口订单的减少,使企业倒闭和失业增加的危险增大。对此,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加以应对。在国际上,应与各国通力协作,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同时通过共同的努力,构建新的世界金融体系。在国内方面,虽然短期政策的着力点可以放在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克服困难上,但是根本解决之道还是要通过进一步的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产业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的转轨及其制约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健夫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7(1):41-44
我国加入WTO后,农业面临的竞争压力很大。政府有责任为扶持农业的发展调整相关的财政政策,以增强我国农业产业的竞争力。文章结合WTO框架内有关农业的国内支持政策要求,对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的现状及其转变进行了简要分析,并从政策观念、资金来源和农业生产条件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西部大开发中的金融环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指出西部大开发对 2 1世纪中国经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 :即从近期看 ,西部大开发是实行积极财政政策 ,扩大内需的一个组成部分 ;从长远看 ,西部大开发是实现地区间协调发展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分析了东部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和西部经济发展所面临的资金短缺现状及借鉴国外支持不发达地区发展的经验的基础上 ,从金融环境角度 ,提出了发展西部经济必须实行财政、金融政策倾斜的观点 ,实行差别化法定准备金制度 ,差别化利率政策 ,设立区域性金融机构 ,改善票据结算环境等对策 相似文献
4.
破冰而出的稳健财政政策——关于当前中国财政政策基本取向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培勇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5)
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从2005年起,中国财政政策的基调由“积极”转向“稳健(中性)”。不过,在经历了7年之久的积极财政政策实践之后,加上一系列体制性缺陷的约束,财政政策的转向操作异常艰难。形势的急剧变化,固然使得稳健财政政策终于破冰而出,但在现实的条件下,它的作为空间相当狭小。故而,稳健财政政策的实施不会一蹴而就,而是要经历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推进改革将是其所可能采取的所有举措的一条主线。其中,税制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农村改革,又是它所应着力推进的重点改革项目。 相似文献
5.
淡出积极财政政策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当前的现实经济状况 ,我国应注意对现行的积极财政政策进行适当调整 ,主要可以通过调整优化国债投向和结构 ;降低税负 ,促进投资和消费的良性增长 ;加大实施消费性财政政策的力度 ;全面强化财政政策的公共职能 ;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与完善 ;货币政策适当宽松 ,加大支持经济的力度等途径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6.
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特殊挤出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宇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1):46-49
运用宏观经济学关于财政政策挤出效应理论,分别从需求现象和供给现象两方面分析了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是否存在挤出,认为我国积极财政政策效应不明显的主要原因并非理论意义上挤出效应所致,而有其特殊的表现形式,这种特殊的表现形式与我国转轨时期的特定宏观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国兵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5(1):57-62
自1997年以来,我国就一直出现需求不足、经济增长乏力等现象,我国政府对此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但并未取得很大的成效。但对我国财政货币政策的效应进行因果分析与协整分析,可以看出我国财政、货币政策效应并未失效。应针对我国财政货币政策效应不佳的原因,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2004年税制改革——积极财政政策的新举措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任诚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1):95-97
1998年以来,为推动经济发展,我国政府一直采取以发行国债为主的积极财政政策.通过发行国债来增加投资、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增长.目前这种政策的边际效益在递减.与国债投资相比,若实施以减税为内容的税制改革对于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目标,是一种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9.
中国转型期财政支出政策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支出政策是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财政政策的积极效应集中体现在通过政府支出的扩大拉动民间投资的不断增长,从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在中国转型时期,如何处理好政府财政支出扩大与民间投资增加之间的互动性关系极为重要。政府支出增加产生的预期效果不会出现"挤出效应",在相应政策下还可以带动民间投资。 相似文献
10.
试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与配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崔建军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4):36-38
探讨了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与银行的关系、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和配合的理论基础。分析了当前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认为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正确的选择,但要防止过度利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倾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