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4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15篇
管理学   31篇
民族学   24篇
人口学   20篇
丛书文集   202篇
理论方法论   66篇
综合类   1390篇
社会学   29篇
统计学   3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150篇
  2003年   155篇
  2002年   149篇
  2001年   133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Values, beliefs, opinions and attitudes on issues (such as religion, LGBTQ, immigration, etc.), and the proliferation of social media platforms have made society not only more diverse but also more divided. Competing and conflicting views and attitudes result in more schisms and disengagement. In addition, conflicts and disagreements on various issues also have resulted in a lack of trust and a reluctance of organizations and publics to engage in meaningful communication. As a result, developing trusting relationships by facilitating dialogues is significant. Trust has been an important construct in past research on organization-public relationships. However, the concept of trust has rarely been discussed in-depth in public relations literature. This special section of Public Relations Review, entitled Enhancing Dialogue and Trust in Diverse Societies, examines whether the current definitions of trust and its dimensions in the public relations literature are adequate in an organization-public dialogic communication setting.  相似文献   
2.
每当先进的发展制度开始取代落后的发展制度时,整个世界格局就会进入重大的转换阶段。在中国五千年的发展历史中,有两次重大的历史变局完全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轨迹并深远地影响了当前中国的发展模式。新时代下的中国作为前两次历史变局影响的客体,曾经既是先进发展制度取代落后发展制度的受益者,也经历过作为落后发展制度主体而被先进发展制度冲击的过程。目前世界正处于第三次先进发展制度与落后发展制度交替的历史变局阶段,作为第三次重大历史变局的主体,在三次千年历史变局叠加的背景下,能否有效地认识、适应并改造利用前两次历史变局的经验与教训,构建系统性、科学性、可行性、领先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将决定中国在本次历史变局中能否顺利成为先进发展制度的主体从而实现民族复兴。  相似文献   
3.
This article aims to conceptualize and assess social cohesion in Mexico, taking into account their multilevel and multidimensional nature. To measure social cohesion levels and dimensions, we used the Social Welfare Survey (N = 2871) for the 16 municipalities in Mexico City. Then, we employed the distance method to construct a social cohesion index. In addition, we define social cohesion degrees (very high, high, medium, and low) to explore the relevance of each indicator.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indicators at the meso‐level has the highest contribution, regardless of the territory or degrees of cohesion. This finding suggests that neighborhoods are well organized for solving everyday problems. Meanwhile, the willingness to help both friends and members of one’s network was not a priority, which can be explained by the suspicion toward other people and the prevalent economic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4.
面对新的实践和时代,江泽民同志提出了文化创新思想;这一思想涵盖文化创新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主体力量、动力源泉、根本途径、战略重点和判断标准等丰富内容;这一科学体系呈现出实践性、时代性、战略性、开放性等鲜明特征,对新世纪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创新实践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光蕡是清末陕西著名维新思想家。他早年坚持民本主义,批判君主无限扩权,认为君源于民,民贵君轻,应以是否利民作为贤君的判断标准,主张实行传贤的官天下制度,君臣之间是平等的师友关系。他在1903年接触到《宪法精理》后,其政治思想发生了转变。他以中国古代官名职名来比附理解西方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认为中国也应实行三权分立制度,君主无实权,仅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刘光蕡的政治思想反映了近代中国新旧过渡时期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6.
明清老学内容丰富,在思想上也仍然具有创造性,并呈现出新的时代特点。通过梳理《老子》的注解,结合儒道释思想在老学中的融合与老学的民间化进程,对明清时期老学的主要特点、地位与价值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明清时期对老子思想政治功能的阐述达到了新的高度,主张藏富于民,提出如何限制君主权力的问题,同时以儒家的经世思想改造道家的贵身理念,继承了“天下为公”的儒家传统,同时有限度地肯定了私的价值和合理性,由此发展出具有一定政治启蒙色彩的公私观。研究还认为,在儒、道、释三教关系上,明清学者在老学中并不局限于简单的比附,而是注意揭示儒、道、释之间能够互通合一的深层原因,有的以气沟通三教之道,认为儒、道、释各家的修养方法虽然不同,但追求的理想境界却异曲同工;有的从老子“正言若反”的否定思维方式出发进行分析,认为老子并不是要绝弃儒家的仁义礼智,理解老子的思想,一定要注意其“立言之大意”,或正言若反,或反言若正,而老子的主要思想是以修身治国为主,抓住了这一主旨及老子的立言特点,便知“孔老之合一,儒道之同源”。研究表明,随着明清道教发展的下移,其与民间信仰的结合日益紧密,与此相关,明清道教老学中出现了民间化的趋势,这正是道教影响中国社会、文化、信仰的独特方式和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7.
尽管斯达尔夫人和刘师培分处东西方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但是斯达尔夫人的欧洲南北文学论与刘师培的中国古代南北文学不同论具有重要的比较诗学研究价值。斯达尔夫人的欧洲南北文学论和刘师培的中国古代南北文学不同论基于各自不同的理论背景和历史背景都引入了地理空间视域,其比较诗学研究的理论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地理空间视域引入的不同理论背景、历史背景、理论内涵;二是地理空间视域下语言维度研究进路的异同;三是吊诡的倒转性:北方浪漫主义、南方古典主义与北方古典现实主义精神、南方浪漫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8.
乡村治理不但需要有社会学、经济学等“解决问题”的学科介入,更需要有“分析问题”的哲学思考,因为分析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乡村之所以需要进行治理,一是源于浅表层面乡村的撕裂与破坏,二是源于深层的乡村风俗文化的改变。即,乡村社会功能的变迁与调整是乡村治理的最根本原因,经济、生态等方面的原因则属表层因素,乡村治理的实质是如何在城乡互动中对乡村进行重新定位、整合。乡村治理需要厘清“乡村”治理与城市涉农社区的“社区”治理之别,针对聚集型乡村和离散型乡村的差异性有治理侧重,否则容易陷入乡村政绩建设而不是乡村社会功能建设的陷阱。《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的出台标志着乡村治理体系转型的开始:由党建“引领”向“党组织领导”转变、由“三治融合”向“一元多方”转变。这种转变既利于聚集型乡村的城市化推进,也利于离散型乡村的防衰治理,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乡村展现与践行。  相似文献   
9.
从学术(传记)著述和学术论文(文章)两个维度的爬梳发现,囿于写作体裁、学术载体的限制以及学科视野、写作目标、关注焦点的差异,学术界对费孝通民族思想的研究成果存在数量相对较少以及零散、片面、浅显、碎片化等现象。文章建议,创新民族研究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范式,从历史、社会和文化三个维度,全面、系统、深入地认识、梳理、阐释和凝练费孝通民族研究的思想结晶。  相似文献   
10.
应用BIM技术对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配筋进行精细化设计能有效提高设计质量。针对目前交通行业尚未有成熟的桥梁三维配筋系统可供使用,作为BIM技术的载体的三维钢筋模型需设计人员手工绘制,存在效率低且人工干预过多的问题,从快速建立钢筋三维模型、数量统计及自动出钢筋大样三个方面研究和提出了相关解决方法,并基于三维CAD系统Microstation进行二次开发编制工具应用于工程实践,减少了人机交互操作,提高了设计人员建模和出图效率,也为BIM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基础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