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13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部大开发人才是关键 ,人才培养在教育 ,而民族教育的切入点在“双语”教学。当前 ,由于经济的发展 ,社会结构、特点的不断变化 ,在西部尤其是散、杂、聚居的多民族省区 ,各民族语文使用情况 ,成份比较特殊和复杂。在实行“双语”教学的民族地方 ,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特点和新问题。一些弱势民族语言文字面临“濒危状态” ,因此 ,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坚持我国的民族语言文字政策 ,充分估量民族语文在新时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父权制和19世纪英国妇女生存状况的阐述,分析了夏洛蒂·勃朗特代表作<简·爱>中女主人公在同表兄约翰·里德和慈善学校校长布洛克赫斯特的斗争中发现自我、寻找自我的成长过程;研究了简在同罗切斯特的爱情关系中的出走和回归,以及拒绝圣约翰·里弗斯的求婚,找到理想中的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爱情,最终走向成熟的自我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3.
在殖民主义框架下,民族身份的构建既来源于殖民者对被压迫民族的文化入侵和压迫,也源于被压迫民族对殖民文化的认同和反抗.因此,模仿和颠覆常常是殖民地国家政治斗争的主题.爱尔兰著名作家王尔德的代表作<道连·格雷的画像>通过对道连·格雷一生的记述来还原历史的真实,揭示了英格兰-爱尔兰特权阶级被颠覆的本源.作为该阶级的一员,通过道连的死,王尔德宣告这个特殊阶级将随着英国殖民主义的结束而最终消亡.  相似文献   
4.
法律价值的内容具有不同的层次,其中,秩序、正义、自由是法律的三大基本价值.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的法律价值也体现为秩序、正义、自由.  相似文献   
5.
6.
7.
爱米莉·劳利斯在她的文学作品中经常把女性和自然结合起来,进而解释父权文化对女性的压迫。她的代表作《格兰尼娅:一座岛屿的故事》(1892)(Grania:The Story of an Island)通过对女主人公格兰尼娅短暂一生的描写展示了女性与大自然的紧密联系;与女性认同的异教、物质和与男性认同的基督教、精神之间的对立。复兴女神崇拜、恢复女性地位、弘扬物质与精神平等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8.
刘晋 《国际论坛》2024,(2):33-47+156
2021年9月,欧盟观望多年后正式出台了欧版“印太战略”,有意将印太事务置于其对外政策的优先位置,实现促进经济复苏与发展转型、扩大外交空间与地缘政治影响、协调成员国立场并加强对外政策自主性这三大关键战略目标。2022年2月乌克兰危机升级后,欧盟为应对诸多本土与周边挑战投入大量精力与资源,推进“印太战略”内在动能与面临的资源限制进一步增加。然而,欧盟主观上无意削弱上述三大目标,客观上加强与印太接触的经济、政治乃至安全需要实际上还有所上升。受此影响,欧盟调整了“印太战略”的实施方式,呈现出强化价值观色彩并与俄罗斯因素挂钩、更加突出防务安全议题以及对美协调加强的趋势。此外,欧盟还试图将其“印太战略”塑造为“双向”战略,开始要求印太行为体,尤其是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积极参与欧洲事务。在此背景下,欧盟对华政策的失衡性与复杂性进一步增加,进入深度调整时期,中欧关系由此面临新的挑战。尽管如此,危机并未改变欧盟在中美之间寻求平衡和自主性的根本逻辑。欧盟仍有意维持对华关系总体稳定,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对华预期也渐趋理性。  相似文献   
9.
结婚之后,几乎所有遇见我的人都说:“哎哟,你胖了!” 在结婚之前那些漫长而难捱的日子里,瘦曾经带给我无尽的烦恼和难言的苦涩。勉勉强强才够得上一米六零的“三等残废”个头,加之无论怎么吃怎么养都胖不起来的体形,使我在人群中永远处于被淹没的悲惨处境。恰巧我是一个自命不凡的人,那么,痛苦和不平便是难免的了。我为父母的遗传深深痛苦,更为上帝的偏颇愤愤不平。 长久地滔滔不绝地痛骂之后,我一日胜似一日地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司法实践中,约定保证期间因受控于诉讼时效中止、中断而变得名存实亡,保证的功效自然难以发挥.而现行<担保法>与其司法解释对保证期间的规定的冲突使约定保证期间制度趋于混乱.本文以相关理论为基础,分析立法规定冲突的根源,针对保证期间的适用关键,引入"保证保全权"以解决约定保证期间与诉讼时效的冲突,以期理清约定保证期间与诉讼时效的关系,重构完善、独立的约定保证期间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