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8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田纳西·威廉斯(1911-1983)以其极具诗性的戏剧语言和关注社会黑暗面儿闻名。在其笔下,游离于社会边缘的人群往往成为主角。在《玻璃动物园》中,威廉斯就向读者呈现了挣扎于社会边缘的人群。在这一表象之下隐藏的是作家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及深厚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历史唯物主义框架下考察艺术与社会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一个重要原则.本文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建筑理论为例,通过对建筑艺术与社会现实之间复杂关系的反思,提出建筑艺术在反映社会现实时受制于意识形态的强大力量.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建筑理论的发展历程证明,无论是在苏联还是中国,植根于社会现实之中的意识形态的开放与专制,极大地影响着建筑艺术的繁荣与衰落.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历史唯物主义框架下考察艺术与社会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一个重要原则。本文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建筑理论为例,通过对建筑艺术与社会现实之间复杂关系的反思,提出建筑艺术在反映社会现实时受制于意识形态的强大力量。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建筑理论的发展历程证明,无论是在苏联还是中国,植根于社会现实之中的意识形态的开放与专制,极大地影响着建筑艺术的繁荣与衰落。  相似文献   
4.
建筑批评中空间符号三角模型的构建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奥格登和里查兹符号三角理论的基础上,可以构建了空间符号三角模型,并将其拓展到建筑批评的研究中,以使建筑批评中内容、形式和意义之间相互矛盾乃至相互对立的关系得到和解,为建筑批评构建了一个清晰的基本框架与参照体系.  相似文献   
5.
汶川大地震的发生令全球华人痛心疾首,灾后重建是摆在我们面前刻不容缓的任务。勘测设计单位作为重建队伍中的主力军之一,必须在保质保量的基础上,有序、有力、有效地完成重建任务,而良好的项目成本管理是其基本保证。本文从勘测设计单位目前成本管理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项目成本管理应遵循的一些原则,并对项目不同阶段的成本管理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深层解读,指出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中国性”既非文化激进主义眼中的“固守传统”亦非文化保守主义眼中的“反本开新”,而是扬弃传统文化的综合创新。在当代中国融入全球化与走向崛起的时代背景下,在地域文化与全球化、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之间的双重张力中,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以其充满“全球化”与“时代性”的形象创造性地表现了“中国性”的文化内涵,展现出当代岭南建筑学派“文化现实主义”创作观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7.
在奥格登和里查兹符号三角形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建筑意识形态批评的符号学模型,并将其应用到国家体育场“鸟巢”的建筑批评分析中。通过对批评实践中意识形态批评维度的深入分析,探讨“鸟巢”批评文本中意识形态维度的变化,以此折射当代中国建筑批评中意识形态维度的演变,并对此进行批判性反思。  相似文献   
8.
基于唯物史观的分析框架,城市公共空间不仅是城市建筑的物质存在,也是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容器。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背景下,城市公共空间的生产与再生产应该具有乌托邦与意识形态的双重视野:一方面重新点燃乌托邦的激情,在批判现实的基础上探索与创造适应社会主义社会的空间内容与空间形式,通过城市公共空间的生产超越现实,追逐幸福生活的乌托邦之梦;另一方面则以意识形态为引领,将矛盾、冲突、混生与挤压的多元空间融入有机和谐的公共空间之中,通过城市公共空间的再生产重构现实,展现意识形态在创造幸福生活过程中的无限潜能。  相似文献   
9.
2013年11月,惠州学院主办了2013"岭南建筑学派与岭南建筑创新"学术研讨会。与会学者对岭南建筑学派建筑理论的建构与创新,特别是对何镜堂"两观三性"建筑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展现了岭南建筑学派研究的新视野与新方向。  相似文献   
10.
蔡仕谦  郦伟 《学术研究》2012,(8):154-156
传播生态学的建立为当代建筑批评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通过对当代建筑批评中的经典实例进行分析,可以看到传播模式、媒介技术和社会环境三要素对建筑批评传播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