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4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战后日本确立了以所得税为中心的直接税体系,资产税在日本税制体系中并未受到应有重视。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日本资产税改革的滞后和失误也成为泡沫经济形成的原因之一。以抑制土地投机和地价上升为目的的数次土地税制改革反而强化了土地资产的优越性,推动了地价上升,而证券税制改革为证券价格的上升提供了通道。本文主要分析泡沫经济崩溃之前日本资产税制改革的过程及其与泡沫经济形成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东亚金融危机暴露了东亚金融体系的脆弱性,脆弱的金融体系孕育了东亚金融危机。东亚经济过度银行化是造成金融不稳定的潜在因素;政府高度介入金融业严重扭曲了资金配置;中央银行监管不力导致银行信贷过度扩张、经济泡沫急剧膨胀;会计制度落后、披露制度不透明及法制不健全是银行有效运营的桎梏;金融机构缺乏内部约束机制增加了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3.
从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政府多次颁布和调整产业政策,以应对石油危机冲击、日元升值、通货膨胀、产能过剩、贸易摩擦等问题,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基于对1973年至1985年日本稳定增长时期实施的产业政策的文本分析,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检验该时期日本产业政策调整对产业结构优化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产业政策调整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影响效果具有统计显著性,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差距的扩大、政策累积量的增加、科研人员规模的扩大均会提升产业结构的合理化程度;政策累积量的增加和科研人员规模的扩大可以显著提升产业结构的高度化程度,而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差距和政策流量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差距缩小有利于提升产业结构高度化程度。因此,发挥产业政策调整对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需要确保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和科学的决策依据,加强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之间的协调,建立政、产、学一体化的创新合作科研体系,因时而异培育未来战略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4.
日本的全套型产业结构与日美贸易摩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贸易立国为目标构建的全套型产业结构,既是战后日本经济成功的基础,也是日美贸易摩擦的根源.全套型产业结构下的日本对外贸易,表现出出口收入弹性远高于进口收入弹性、产业内贸易落后而产业间贸易发达等特征.这些特征导致日本对美国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激增,直接引发了日美贸易摩擦,而伴随贸易摩擦出现的产业结构升级又导致了日美贸易摩擦的升级.  相似文献   
5.
论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相互依存理论说明了国际政策经济协调产生的必然性;利用哈马达模型,从博弈论的角度揭示了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可能性;用不确定性理论回答了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现实失灵问题。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化工设备机械厂于1966年兴建,1970年投产,主要生产化工压力容器,从1984年以来,该厂强化企业管理,依靠技术进步,实现企业整体优化,促使企业生产迅速发展,经济效益成倍增长。1989年,完成产值4001万元,比1984年增长430.64%,实现利税806.1万元,比1984年增长444.66%,全员劳动生产率26693万元,比1984年增长281.98%,1990年,在全国资金紧张,市场疲软,企业经济效益普遍下降的情况下,该厂生产和经济效益仍大幅度上升,全年实现产值比1989年增长24.97%,实现利税比1989年增长17.85%,全员劳动生产率比1989年增长18.55%,资金利税率达23.4%,比1984年增加12.67个百分点,固定资产值达2487.80万元,比1984年增长128.03%。  相似文献   
7.
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他从哲学母体中分化出来不过有100多年的历史,而有关人际关系的现代心理学研究还是一门新的学问。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教育资源供需偏好惯性的视角,通过构建劳动质量与投入四维计量模型,测算了中国1982~2050年劳动质量与投入变动情况。结果表明,得益于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1982~2010年,中国劳动质量与劳动投入年均增长率分别高达2.92%和4.92%,劳动质量提升对劳动投入增长贡献度为59.4%;中国劳动质量仍会在今后25年内继续保持年均3.,58%的增长,从而极大削弱劳动人口规模下降对劳动投入的影响,中国劳动投入将在2040年迎来拐点,并进入下降期,比单纯以劳动力数量所衡量的劳动投入下降推迟24年;随着劳动力市场上受教育程度高的年轻劳动者对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年长劳动者替代效应的减弱,2040年后中国劳动质量增速开始放缓,并于2050年前后进入平稳期。  相似文献   
9.
比较优势原理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优势原理经历了由静态到动态的演进 ,当今该原理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原理 ;实证角度显示 ,亚洲“四小龙”在总体经济发展中遵循了比较优势原理 ;发展中的中国应按照比较优势原理 ,为其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