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7篇
社会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金砖四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动及其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是经济结构的重要构成部分,近年来,"金砖四国"的三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作用发生很大变化,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不断降低,第三产业产值比重逐渐提高,第二产业产值比重有升有降.就业结构方面,"金砖四国"的差异更加明显,与产业结构的变动并非一致,产业结构面临调整和升级.  相似文献   
2.
金融发展规模、金融结构和金融效率对推动技术创新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京津冀协同发展对区域金融发展与创新水平融合提出了更高要求,因而在对比分析京津冀金融发展差异基础上,通过构建包含金融发展与技术创新11项指标的投入产出动态面板数据,应用DEA Malmquist指数模型测度京津冀金融发展与技术创新融合效率,探讨提升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度的改进建议,以利于更好落实创新驱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金砖四国"三次产业结构发展态势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砖四国"经济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通过对"金砖四国"三次产业结构变动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到四国处在工业化进程的不同阶段,三次产业发展并不均衡,产业结构都面临调整和优化,而产业升级必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从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出发,时区域产业结构调整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产业结构调整过程是一个发挥比较优势、打造竞争优势的过程,发挥比较优势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打造竞争优势是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取向.结合保定实际,论证了现阶段保定市在参与区域经济竞争中,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问题、发展方向,并具体分析提出了构建汽车产业这一支柱产业的发展方向与对策.  相似文献   
5.
建立一个调整世界各国贸易关系的组织 ,以便在比较宽松的环境下开展国际贸易 ,是世界各国的共同愿望。经过战后近半个世纪的艰苦努力 ,从GATT到WTO ,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 ,形成了当今比较完整的国际贸易体系  相似文献   
6.
主导产业理论的奠基者是20世纪西方最有影响的发展经济学家之一、美国学者罗斯托。他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开始,对经济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阶段和主导产业的作用进行了系统论述,强调主导产业的作用,并用它来解释现代经济的成长。几乎是在同一时期,为规划日本的产业结构,以筱原三代  相似文献   
7.
一、美国社会福旧政策的三大支柱经过60多年的发展和变革,美国的社会福利政策在内容上逐步完善,形成了三大政策支柱.即社会保障、基本服务和最低物质供应.1.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是组成美国社会福利制度的第一大支柱.它是由那些能帮助人们处理共同生活危险的行业所组成.用以保护其国民免遭通常所说的天灾人祸的伤害诸如残疾、疾病、有工资收人的配偶或家长的死亡、离婚、退休以及死亡等方面.这种社会保障政策可以成为那些生活水准急速下降的人们的缓部冲器.  相似文献   
8.
论美国社会保障制度及其垄断资本主义性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分析了美国社会保障制度推行过程中的生命周期现象,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及其三种有代表性的社会福利观念,并从垄断资本主义本质特征出发对美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趋势作了概括性展望  相似文献   
9.
生产基地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和依托,建设好生产基地,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至关重要。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将生产基地划分为松散型、半松散半紧密型、紧密型和农场型等多种类型,我国农村应大力发展以产权为纽带的紧密型生产基地。在生产基地发展构想上应注意建立宏观调控机制、市场调节机制和合理利益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中的文化冲突与整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文化冲突有各种表现。民族文化差异、社会制度文化差异、经营思想和经营方式差异是产生文化冲突的主要原因。文化冲突会给中国海外并购企业带来整合困难、人才流失和效益低下等问题。塑造目标企业发展愿景、协调不同文化背景员工的行为、激励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和创造有利于企业持续发展的文化环境是化解文化冲突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