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劳动科学   6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金融危机与我国弹性工时制度的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同仙 《阅江学刊》2009,(2):98-103
我国法律规定,企业要实行不定时工时制度或综合计算工时制度,除要具备规定的生产或工作特点条件外,还必须要向国家劳动行政部门履行审批手续,只有获得国家劳动行政部门的批准才能实施指定的弹性工时制度。金融危机爆发后政府由严格控制转变为鼓励企业实施弹性工时制度。因此政府必须要处理好“维稳”和“维权”的关系;处理好行政能动和司法理性的关系;建立弹性工时制常态化的审查机制,赋予司法对弹性工时制度实施的最终审查权。  相似文献   
2.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对于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可以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要求支付赔偿金。实践中,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恢复劳动关系的,一般会随带另外一项请求,即要求支付恢复劳动关系期间的劳动报酬。对于补发工资的期间如何确定、标准如何认定等存在争议,本期以案论法对此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论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由技术和经营信息构成的商业秘密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侵犯商业秘密的现象也越来越多.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法律对商业秘密进行全面的保护,而准确把握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是维护商业秘密持有者合法权益的前提条件.因此,对商业秘密各构成条件的研究是理论界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运用雇主分立理论确定劳务派遣中的雇主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劳务派遣的快速发展,因劳务派遣而发生的侵犯被派遣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纠纷也层出不穷.与传统的劳动法律关系只有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两方主体不同,劳务派遣中涉及派遣单位、要派单位和被派遣劳动者三方的权利和义务.由于我国立法和理论研究的相对滞后,如何确认劳务派遣中的雇主以及雇主责任就成为各地司法机构和仲裁机构处理劳务派遣纠纷的焦点和难点.为此,笔者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权利保护和利益平衡对劳动合同立法的意义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和逐利行为的多样性是现代社会经济活动的主要特征之一,纷繁复杂的各种社会矛盾,其核心就是利益矛盾。劳动关系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直接关系着劳动者和企业投资者或经营者的利益。劳动过程对生产要素配置的要求决定了企业是企业投资者与职工追求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共同体,同时劳动者和投资者对劳动利益追求的差异又使得劳资矛盾是劳动关系与生俱来的矛盾,这些决定了劳动关系的表现形式为劳资之间的合作矛盾和冲突。劳动合同是明确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相互之间权利和义务的…  相似文献   
6.
我国《劳动合同法修正案》第六十六条规定的劳务派遣用工只能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工作岗位上实施具有管制性强制规范属性,超出"三性"岗位范围外使用劳务派遣员工属于无效派遣。按照法律实施的需要和逻辑,我国法律应增设无效派遣向企业直接用工转化的处理管道,并取消《劳动合同法》原有规定中与"三性"岗位强制性规范存在冲突和矛盾的制度设计,以保证法律条规之间内在逻辑的一致性,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世界先进工业化国家劳务派遣适用范围法律规制的立法实践表明,通过立法直接划定劳务派遣适用岗位、行业的规制方式容易产生"规制失灵"的恶果;放松甚至取消劳务派遣适用范围的限制,强化保障劳务派遣员工与用工单位自雇员工平等待遇的规制路径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7.
劳动基准是劳动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劳动关系调整工具体系中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工具。目前,劳动基准立法存在法律位阶低、出台时间不一、部分基准缺失、基准规定不明确、基准水平地区差异等问题。我国目前仍处在体制改革和社会转型阶段,劳动力供过于求,资方强而劳方弱,集体协商和劳动合同制度的应有职能未能充分发挥,都对劳动基准立法提出更为迫切的需求。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讨论,能对劳动基准立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劳动合同中能否就劳动者履行合同期限约定违约金一直是我国劳动法学界关注和争议的焦点问题之一。我国《劳动法》对此没有明确的规定,这就为地方立法和司法实践留下较大的空间。无论是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还是普通劳动者,相对于用人单位其身份均为劳动者,但由于他们在企业中所处的地位不同,他们辞职或提前解约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也不同。毫无疑问,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辞职的影响要远远大于普通劳动者。  相似文献   
9.
劳动合同在协商一致的条件下才能变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中,用人单位为了给自己在组织劳动、调配劳动力上提供方便,避免出现在劳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调整劳动者工作岗位时遭遇劳动者不服从的尴尬,往往在劳动合同中写入本案例中劳动合同第2条的内容:“甲方(指公司)有权根据工作需要以及乙方(指劳动者)的工作能力、表现调整乙方的工  相似文献   
10.
对完善我国待业保险制度的几点思考沈同仙,杨海燕一、完善我国待业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十年改革,使我国生产资料的市场运行规则初具雏形,但作为实现生产过程的另一必备要素─—劳动力却仍按旧的计划经济模式的配置方式进入生产过程,即企业无法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