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13篇
民族学   11篇
人才学   11篇
丛书文集   31篇
理论方法论   33篇
综合类   91篇
社会学   20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 )关于陶澍注《靖节先生集》(卷一 )所收的《劝农》诗 ,一般多认为是表现陶渊明“农本·重农”思想的作品。在陶渊明这篇作品中 ,他对上古以来所传承的以及史书中记载的有关农业根本性和重要性问题 ,作了历史性的叙述。毫无疑问 ,在他的意识中 ,与“农”有关的思想是极具重要价值的。阅读“四言·六章·每章八句”的组诗 ,尤其是基于第六章的“躬耕批判之说”。所得出的结论 ,更是有一种唐突之感 ,为此在历来的陶诗读书史中 ,曾有“倒叙”、“反言”、“歇后语”等各种评论。本文根据《劝农》诗的具体形成和前辈诸家对此所作的评论以及陶…  相似文献   
2.
《淮南鸿烈》,又称《淮南子》,这部书的主导思想出于道家,但又和先秦道家不同,它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先秦道家文化传统的重建。重建意味着要吸收、融纳其他相同或相异的文化传统,也就是整合。在《淮南鸿烈》中,无论是从称引的资料上看,还是从思想体系的构成来看,仅次于道家而占有相当重要地位的是儒家。因此《淮南鸿烈》重建道家文化  相似文献   
3.
<正> 沈从文短篇小说集《月下小景》,题为集名的那篇作品依据于黄罗寨的故事,其他八篇均取材于《法苑珠林》中所引各种经典.笔者认为,要揭示沈从文文学创作的奥秘,如不指明在素材处理方面——关心什么,有什么创新——只是单纯地就素材的生发敷衍详加分析,那是不可能搞清楚的.此外,他在1932、33年间写过一些取材于佛教故事的小说,其中有的只不过是把文字译成现代白话.这些作品的写作动机是什么,思想倾向是什么,共同的主题是什么,曾经依据什么传说,联系同时期写的其他作品,很好地研究一番,发表自己的看法,便是本文的写作意图.《月下小景》最初的设想,是写成象《天方夜谭》式或《十日谈》式的百篇故事.但“由于时间和精力都不允许”,现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中的三个病题通过如下步骤进行修正:首先是借助反例质疑:其次,对原题目的条件和结论进行修正和治理;最后给以严密的论证,使病题得到彻底治理.  相似文献   
5.
6.
阿奎那关于个别感觉与普遍理性表征的理论是其对理智之非物质性论证的关键部分,但这一理论受到司各特、奥卡姆及布里丹等后来者的批评。然而,这些批评其实都不能成立。阿奎那的论证并不像罗伯特·帕斯纳奥对他的诘难中所说的那样,犯了从一个表征的语义内容推出此表征之本体论属性的“内容谬误”。此外,由布里丹本人的评论可以看出,布里丹实际上不得不接受他所批评的阿奎那论证所蕴含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正】在追求成功的过程当中,我们十有八九不会一帆风顺,一定会遇到困难、碰到瓶颈,一定有"头撞南墙"的时候。有这样一个经典故事,有—位大师,几十年来练就一身"移山大法",然而故事的  相似文献   
8.
"好让不争"是《镜花缘》君子国里极力加以渲染和"雅化"的道德模式,其最核心、最集中的东西是通过一些"交易光景"展现的。通过对书中几处"交易光景"的解析,认为"好让不争"实质上已变成了"因让而争",这样"让"也就被自身所否定,变成了"不让",虽不是惯常的损人利己性质之争,而是损己利人性质之争,然损己利人与损人利己本是出发点不同,但最后都落实到一个"争"字上,这个"争"字从本质上讲并无高下之分,都是为一己之私而争,都有违"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道德要求,于是道德异化为不道德。只不过一是为自己的精神利益,一是为自己的物质利益,形成君子国里的道德悖论。从中也能感受到作者最大的困惑。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迅速增长,日本在上世纪60年代后高等教育就学率急速扩大,并进而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纵观各国经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往往是在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加速,而在一定阶段却停滞不前。  相似文献   
10.
久亮 《女性天地》2007,(4):44-44
国际梦境研究协会副主席帕特里茨娅·加菲尔德教授认为,无论是贫富贵贱,人们的梦境都相差无几,主要是以下12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