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5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12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清以降,西藏、西南危机,清廷及民国政府都采取了积极的经营政策,要求各少数民族按照内地资源利用方式去开发金沙江流域,并以此替代原先多元文化并存的经济开发格局。这种为国防形势所迫,而采用的应急式单一开发模式,去应对金沙江流域错综复杂的生态背景,从一开始就不可避免地将会冲击到该流域不同生态系统的脆弱环节,经长年积累后,最终诱发了诸多生态灾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因此总结其间的经验和教训,对于当前中国民族地区的经济开发和生态建设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贵州省及其毗连地带地质结构复杂,生态系统多样。元明清时期,该区域土司进献给朝廷的贡赋大都为千姿百态的土特产品,这样的土产由于能与其生态环境、基层管理体制相互兼容,因此当地生态环境良好。其后随着西南边疆局势变化,朝廷在此推行了大规模的“改土归流”,导致贡赋类型、开发模式、基层管理体制的紊乱,无意中诱发了生态环境变迁。  相似文献   
3.
4.
金沙江流域自然地理结构复杂多样,生态系统破碎脆弱。人类要在这样的地区生息繁衍,谋求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就必须采用互有区别的生计方式,以达成与自然环境最大限度的兼容。历史上生息在这一地区的氐羌系统各民族,他们以高山草甸、疏林草地、坡面森林和河谷湿地等生态环境为依托,从事游牧为主,游耕为辅的“耕牧混成”生计,并凭借其长期的经验积累和技术技能,做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的精心维护,为长江流域的生态安全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老司城遗址是一个保存十分完好的土司衙署遗址,它是永顺土司历年施政的物态总汇.“改土归流”后,该衙署才“一次性”废弃并转化为遗址.在中国推行土司制度的历史岁月中,朝廷先后委任过1,700多家有官品、有职掌和有领地的土司.其后,经过历朝的“改土归流”行动,沿袭至1911年土司制度宣告终结,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土司衙署最终都演化为遗址.为此,将老司城遗产从“遗址化”的过程、遗址的保存现状及遗址研究的已有成果三方面与同类遗址展开比较研究,从中可以透视出老司城遗址“遗址化”过程的独特性、遗址保存的完整性.老司城遗址不愧是全国土司衙署遗址中保存最完好、保存现状最理想、代表性最强的遗址.  相似文献   
6.
结合汉文献的相关记载及实地踏勘,从布努瑶传统的生态智慧和生态技能入手,对现今布努瑶石化山区资源利用方面所陷入困境及如何救治等几个方面做一个尝试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清水江流域系我国南方重要的营林基地之一。历史上,这一地区森林茂密、木材种类丰富、林木买卖频繁,很早就留下了一批官私文献,引起了学界关注。但到目前为止,学界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民间林契的整理研究上,对其他相关文献资料系统梳理存在严重不足,为此对清水江流域林业历史文献展开分类系统梳理,并就建国以来的相关研究成果做出全面述评,这对我国西南地区林业史、经济史,民族史研究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中国西南地区地连西北,东接中原,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康乾时期,这一地区各种政治力量相互交织,叛服无常,成了清朝内陆国防的隐忧.但由于国内政局未稳、边疆亦复多事,使得清前期西南施政决策经历了由康熙时期的"绥抚"之策,到雍乾时期大力推行政治军事改革的调整过程.这一决策调整最终为西南边防的稳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奠定了坚实的战略基础.  相似文献   
9.
一、地理环境与历史概况 白市、江东、渡马三地位处沅江上游,历史上乃贵州出入中原之要道。沿江下行可达长江中下游,顺江而上则入黔东南苗疆腹地。就文化而言,为苗、侗文化与中原文化的融合处。该地区宋代就有文字记载,  相似文献   
10.
明朝建国之初,西南边疆的云南、川西等地还控制在蒙古王公的统治之下,为了稳定边疆,朱元璋派兵南征,统一了云南,此后又在在川西北实施了隔绝蒙番和绥抚土司的政策,从而稳定了该地区的统治。明代中期以后,随着朝廷内部政局变化,西北防务松弛,蒙古军队重新突破了川北屏障,再次威胁明朝的西南边疆,如何防范,成了明朝西部边防之急务。面对如此之局面,时任驿丞的王阳明在贵州实施了绥服土司、教化苗民之策,维护了湖广经黔入滇道的畅达,为明朝西南边防稳定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