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7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来帝王之兴,在德原不在险。然项籍弃关山四塞之地以与沛公,遂开汉室基业,则天险之设,王迹于此兆焉。 我大元帅,救民伐暴,奋起西南。据苍洱之襟带,壮两关之雄威,比之关中,诚不多让,顾设此险以予之,具见天心之眷注。而因其险以守之,尤赖人力之经营。 爰兹挖色,滨海而居,东路扼其咽喉,西洱资其保障。是以我大元帅于甲子冬,渝令前镇杨起建城池。明年秋,  相似文献   
2.
昆明市地方志办公室马颖生在<回族研究>2005年第4期发表题为<孟席斯"郑和首先环球航行"新说的影响和学术之争>一文,对英国郑和研究著名学者加文·孟席斯先生研究郑和的主要观点和三年多来学术界对其"新说"的讨论从三个方面做了评述:一是孟席斯"新说"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杜文秀长期得不到公正评价的一个重要原因,即学界对其政权建立和建树缺乏了解。本文从九个方面,阐述了杜文秀起义原因和在政治、文化、民族团结及农工商各业取得的骄人成绩,以帮助读者加深对这一农民革命政权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我国史学界讨论杜文秀对外关系问题已50余载,不同观点的学者发表论文、文章数十篇,成为中国近代史上讨论时间最长、最富争议的历史疑案之一.本文撮其扼要,分三个阶段评速学术界诸家看法,以及阐述谜底最终为杜文秀研究资深专家、云南省博物馆林茎研究员揭破.  相似文献   
5.
敬爱的父亲马元先生离开我们已36年,可是他的音容笑貌,他的道德文章,对地方公益的关心,对国家对家乡的热爱,对回族历史,特别是杜文秀革命史实的孜孜追求和贡献,成为我们永远抹不去的记忆!  相似文献   
6.
马颖生 《回族研究》2006,(4):126-129
150年前,在太平天国革命滚滚的洪流中,云南爆发了杜文秀领导的,有回、汉、白、彝、景颇、傈僳、纳西、傣、藏等民族参加的反清大起义。这次起义坚持一十八载,攻占53城,动摇了清朝封建统治阶级的西南半壁江山,在近代云南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值此丙辰举义150周年之际,谨撰此文,以资纪念。一、杜文秀起义的历史背景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逐步变成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面对着清朝封建统治和帝国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国人民纷纷起来进行反抗斗争,革命风暴此起彼伏,清朝反动统治阶级惊恐万状,采取各种卑劣手段疯狂分化…  相似文献   
7.
在1984年南京召开的纪念郑和下西洋580周年学术讨论会上,李士厚先生宣读了《〈郑氏家谱·首序〉及〈赛典赤家谱〉新证》论文,其根据南京《郑氏家谱》、巍山《赛典赤家谱》和玉溪《郑和家谱》及其他相关资料,认定“郑和为咸阳王六世孙无疑。”[1]使人们对长期扑朔迷离的郑和家世有了比较明晰的认识,引起了轰动。但到1992年,在昆明召开的纪念郑和下西洋587周年学术讨论会上,马继祖先生对此发表了不同的意见,他在《关于郑和家世》一文中说“郑和是咸阳王六世孙的问题,还需要仔细研究,似不可轻易肯定。”[2]马先生还对李士厚先生的论点一一…  相似文献   
8.
在特定的一段历史时期内,祈雨作为云南回族穆斯林的一个特殊文化现象而存在。文章主要追溯了祈雨的经典依据,挖掘、梳理了云南回族的祈雨历史与文化。  相似文献   
9.
清咸丰、同治年间,杜文秀大理政权的幕后重要人物、豪商巨贾马名魁,是一个值得引起重视的历史人物.但由于代远年湮,文献稀缺,仅叙其梗慨云.  相似文献   
10.
世界航海先驱郑和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历史伟人,但他的出生地、家世却鲜为人知。因史书记载仅有《明史·郑和传》“郑和,云南人”5字,其余官书、地方志书都未载,因而郑和的身世一直是个谜。直到1911年,经济特科状元袁嘉谷发现昆阳马哈只碑;1936年辛亥革命元老李鸿祥、云南通志馆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