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3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72 毫秒
1.
民族社会学视野下的回族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族女性研究是中国妇女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回族女性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本文着力于回顾既往回族女性研究中所涉及的诸多问题展开历史追溯与反思,就回族女性研究的内涵、研究的对象与范围、研究的意义与作用、研究的方法、理论构建、学术素养等学术界较为关注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论述,在追溯中反思我们今后研究的拓展方向,力求为未来回族女性的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开发西北地区经济,日益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西北地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其经济发展速度,直接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经济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命脉,要想更好、更快地促进地区经济的腾飞,离不开对地区社会特点的全面了解,正确权衡,只有这样才能在经济发展战略选择上,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所以,探究西北地区的社会特点,对开发西北地区经济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四个方面对此进行租浅的探讨。一、西北沿边地区已经变成了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改革开放以来,首先开放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从微观社会学的角度出发,以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隆务镇回族群体的社会生活变迁为主题,探析了隆务镇回族日常生活、宗教生活、婚姻家庭、族际交流等层面在社会变迁中的不同表现形式及影响因素.着重指出社会互动,强化了藏区回族生活文化的调适性与整合性;社会结构转型与变迁动力促成了藏回民族地域关系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地域利益矛盾、文化差异及政策倾向等因素,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民族关系的发展,影响了区域的稳定.  相似文献   
4.
回族在明代即以经营工商业著称,在与汉族和其他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发挥了枢纽作用,从而促进了各民族友好交往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资料梳理与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从微观社会学的角度出发,以青海格尔木城市化进程中民族流动人口与社会关系的变迁为主题,探析了格尔木市流动人口来源、流动人口从业特征、流动人口对社会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社会变迁中的回族女性文化环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民族社会学的视角出发,对社会变迁中回族女性传统文化环境研究所涉及的诸多层面进行梳理,指出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使回族女性在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变迁的过程中经历了困境、迷惘与抉择,回族女性传统社会文化在传统社会变迁的过程中不断地调适、重构,并随着文化自觉、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和适应。  相似文献   
7.
社会转型与回族婚姻家庭价值观念之嬗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转型必然会引起回族传统婚姻家庭的转向、价值观念的更新、人格模式的变换 ,从而导致整个回族婚姻体系、家庭结构的总体转型。本文择取回族婚姻家庭价值观中的择偶观、生育观、性观念等层面 ,以探其社会转型中回族婚姻家庭价值观之嬗变  相似文献   
8.
社会转型时期回族家庭文化变迁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社会转型时期回族家庭文化变迁为研究视角,探析了回族家庭文化模式的主要表现形式和演变过程,以及家庭文化变迁对回族妇女地位的影响。认为回族家庭文化变迁是回族传统社会中家、族、国同构格局下的延伸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教育──青海地区回族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地区的回族要想加速其经济社会的发展,就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回族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而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发展教育。青海地区回族教育观念陈旧,教育结构不合理。师资力量薄弱,教育经费投入困难,教学内容不实际都与当前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所以必须端正思想,提高认识,增加教育经费投入,构建民族教育新体系,建立民族特色的教材体系和教学内容,并形成一支稳定合格的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10.
玉树灾后重建在区域稳定、文化发展、生态保护中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玉树灾后文化建设中呈现出宗教形式的多样性、文化变迁的堕距性、文化资源的竞争性、区域利益的博弈性,在客观上形成了国家与乡土社会、文化传承与文化再造、文化重构与发展转型等多重社会矛盾,社会不稳定因素加剧,关注玉树灾后重建中的文化建设,是构建玉树灾后文化关系和谐有序发展的关键,同时也是民族地区社会重建中国家利益、区域利益、民生利益和谐共生的社会关系基础,是推动玉树灾后民族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