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无人化的人类学“(这门学科)在科学中历史最短、抱负最大”.②从特罗布里恩德岛回来后,1936年马凌诺斯基(B.Malinowski)的新作《文化论》问世,开篇他如是评论了人类学.马氏的宣告自有道理,话音未落,他已经给人类学给出了解释——这是一门决心以研究人类为己任的学科.研究人类!这意味着人类学的研究领域涵盖一切与人有关的事物,包括制度、精神和人类创造的物质世界.在分工日益细化的现代人文社会科学中,这样的追求难免让人觉得无的放矢、含混不清,以至于不切实际,难道其他学科不研究人类吗?不仅如此,其他学科的目标似乎既明确,又具备操作性,相比之下,人类学的研究更像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我们要认识自己,却总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无奈,人们囿于中心认知图式而不能自拔.当追问"谁是中国人"时,每个中国人兴许都会给出一个答案.  相似文献   
3.
坚定历史自信是中国共产党人从党百年奋斗历程中得出的深刻结论,它具有丰富的内涵,是由厚重的实践基础、强大的内生动力与崇高的价值取向三者构成的有机统一,从而锻造出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党在长期奋斗历程中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与历史经验奠定了历史自信的实践基础,伟大奋斗精神与自我革命是党战胜困难的不竭动力,坚持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与胸怀天下的大国担当使党具有崇高的价值取向,使命无上光荣。科学把握中国共产党坚定历史自信的内在依据,这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绍明教授长期致力于西南区域人类学和民族学界的交流、合作与发展。为了推动西南各省区民族研究的合作与创新,20世纪80年代初,马曜、李绍明、何耀华、余宏模、平措次仁和童恩正等联合西南地区民族学界的同仁,发起并成立了"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该学会的成立推动了西南地区的人类学、民族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发展,学会的有关研究成果现已构成了中国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顾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自成立以来开展的重大学术活动,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西南区域人类学、民族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相似文献   
5.
李绍明先生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代民族学学者,他以亲历者的身份见证了建国后中国民族学/人类学学科史上的诸多重大事件.他的人生经历展现了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民族学/人类学曲折的发展历程.作为建国后的新型知识分子,李绍明的学术研究有着强烈的时代特征,但同时亦能看到中.国传统文化思维以及区域学术传统对其研究的形塑.  相似文献   
6.
将人类学及其学者当作田野对象来考察,研究人类学知识的发展及学者思想的来龙去脉,是人类学史研究的重要责任;它启发学者对人类学现有知识进行补充,修正和更新,是人类学史研究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现代社会对孝文化精神的强烈诉求与孝文化现代语境中遭遇的发展困境,使孝文化陷入尴尬境地。孝文化急需现代转向,找准孝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契合点尤为关键。随着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孝文化的单向传承方式不再是主流,孝文化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本土文化资源,挖掘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将其创造性地转化为法律制度的保护对象、经济发展的产业模式和社会治理的多元形式等,都是孝文化在现代语境中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