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7篇
综合类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随着现代词学的萌芽,以选本为基础,清末民初出现了词史型选本和选本型词史等过渡形态的词学著述。前者在词选的框架上体现出对词人群体和词坛风气变化的关注;后者虽以论著体形式出现,但其叙述方式和详释体例都保留着鲜明的选本痕迹。这两种过渡形态为现代意义上词史论著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刘兴晖 《船山学刊》2007,1(4):158-161
晚清四大词人之一的郑文焯前期词作清丽秀逸;而后期词作则多为以长序为表现形式的词学词和考证词,借词为词学阐释之载体,以词序为考证背景的叙事工具,是晚清"以学入词"现象的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3.
晚清时期的词创作和词学研究体现出"学词"与"词学"并存的过渡特征.词作中存在明显的学问化倾向,往往成为记录词学成果的载体;而在词话、词选中,探求学词之法又是最主要的内容;造成了词创作缺乏性情,词学研究过于偏尚技术等种种弊端.随着现代词学观念的萌芽和发展,二者逐步疏离并分化,标志着现代词学学科的独立和学科意识的自觉.  相似文献   
4.
胡适《词选》对唐宋词进行新式标点和新诗体的分行,在凸显意象群的同时,部分破坏了词的完整意境.《词选》的标点、分行等体例上的形式特征,显示出胡适在受西方文学样式影响下的词体革新思想,也表现出在新体诗尝试之初期诗词合流中词的诗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在其<词论>中旗帜鲜明地倡导词.别是一家"之说,从此,这种文体学上的辨析与争论一直没有停过,谢桃坊先生的<词学辨>一书围绕着"宋词无流派"、"词为艳科"、"词是音乐文学"等核心命题重构词"别是一家"之说,是从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继续探求的学术努力.  相似文献   
6.
晚清民国近百年间涌现出大量的唐宋词选本,对唐宋词的传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与历代词选相比,晚清民国时期唐宋词选在编选宗旨、编选范围及批评形态、诠释角度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体现出向现代词选过渡和嬗变的种种特征.  相似文献   
7.
民国时期出现了大量分调型词谱体词选,这些词选兼具词谱与词选的功能.在编选宗旨、编纂体例、标注符号等方面独具特色.粱启超等试图将长短句作为新体乐歌歌辞形式的构想,促进了这种词选的盛行,体现出词之音乐性在晚清民国逐渐受到重视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晚清民国时期的唐宋词选本中,"名家词选"的编纂体例较为盛行,选者各矜手眼,注重于凸显各自不同的词学主张和现念,故而名家词地位的高下成为选者甚至词坛风尚的反映.经过历代词选的遴选和积淀,在晚清民国时期,唐宋词逐步完成了接受史意义上的经典化过程.  相似文献   
9.
晚清时期,梁启超等提出诗词合乐的构想.文学、音乐改良者携手创制乐歌,试图完成“新诗”与“新歌”一体的转换.但由于两种文体的差异,诗人的创作往往并不能适应谱曲的需要.民国初年,“诗”“歌”合流逐渐成为新音乐和新诗发展的阻碍,在赵元任《新诗歌集》中鲜明地呈现出二者的矛盾.民国初年,龙榆生提出“新体乐歌”的概念,标志着“新诗”与“新歌”的分化.  相似文献   
10.
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以毛晋《宋六十名家词》为选词底本,在力图保存底本基本面貌的基础上,通过例言即《蒿庵论词》整合选词与论词,在结构上起到关联和互补的作用;并阐发甄录本色的编选宗旨,以序次的调整和类组比较的方式勾勒出宋代词史的脉络,成为近代选本批评观念转变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