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2篇
社会学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近年来,台湾青年在政治态度上呈现出对政治问题冷漠的倾向;在政治行为上,表现为对政治生活的疏离与逃避。台湾青年之所以表现出明显的政治冷漠倾向,有着深层次原因,主要包括台湾当局政治统治合法性相对不足,台湾青年政治效能感及政治信任感低下,个体生存压力影响及群体利益诉求的边缘化,"非权威化"的价值取向及主体意识的凸显,以及台湾政党组织力量衰落及主要政党竞选政纲趋同化等。只要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台湾青年族群的政治冷漠倾向还将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2.
比较分析台湾地区两大政党内部精英甄补的变迁和特点,可以发现国民党内的精英甄补具有精英政治、威权政治、论资排辈与制度化的特点,而民进党内的精英甄补则呈现派系政治、草根主义、青年化与民主化的特征。在选举政治的逻辑下,近年来国民党、民进党内部精英甄补模式出现一定程度的趋同性,制度化、组织化与民主化,今后有可能成为两党内部精英甄补的主要方向。但从短期来看,两党的精英甄补仍将保持其由政党类型和历史传统所塑造的特性,难以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大陆学生赴台就学之后,身处台湾地区特定政治社会化系统的影响下,引发了他们包括媒体参与、社团参与、政治讨论、投书陈情、请愿抗议、与台湾政治人物对话等一系列社会政治行为。现实利益的维护与理想政治价值的追求是大陆学生群体社会政治实践行为的驱动力,并深受两岸关系结构性矛盾的制约。大陆学生群体的利益诉求体现在对台湾当局"三限六不"等限制性政策的不满及由此引发的社会政治行为上,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立场展现了大陆学生的理想政治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匪患是民国时期普遍存在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民国时期的社会舆论对于土匪的一般认知和态度,对土匪现象的评论、治理对策及其反映的历史现象是十分有意义和饶有兴味的研究课题。上海出版的《申报》和天津出版的《大公报》无疑是反映民国社情的标志性报纸。1912~1934年期间,在《申报》和《大公报》充分提供的时评版上,知识界人士站在政治风暴之外对民国匪患的成因等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就治匪问题之方方面面贡献方案,以提供政府作为治匪政策和策略之参考。他们借助报刊论政,表现了极强的社会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他们提出的许多解决民国匪患的建议和设想,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历史事实,也在相当程度上代表着民间舆论的总体倾向。但是书生论时空悲叹,由于民国政治当局的腐败和复杂的社会纷争,他们治理匪患的建议和设想没有被当政者采纳,流为无法实现的空想。  相似文献   
5.
台湾青年世代正义议题涉及高等教育的学用落差、高失业率、低薪与贫困化、购房压力及公共事务参与管道不畅等诸多层面,近年来一直是台湾公共领域的重要议题。在群体性焦虑下,台湾年轻人发起了新一波谋求世代正义的社会政治实践。在选举政治逻辑下,台湾两大政党出台了一些新策略予以因应。台湾青年的世代正义难题,为大陆台青政策的整体规划提供了新契机。  相似文献   
6.
以1993—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美国研究资助项目为样本,利用Excell表格进行统计分析,从立项数量分布、学科类别分布、立项机构分布、地域分布、研究主题和研究内容分布等方面对中国大陆现阶段美国研究现状加以检讨,总结立项项目的现状、特征及走势,项目主题的变化与研究内容的发展,尝试勾勒美国研究的现实图景和未来发展趋势,为相关研究者提供美国研究领域的新资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