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在马克思以前,人们已经从不同的侧面提出并探讨了人的全面发展这个问题,但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解都存在一定的偏颇,未能正确揭示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本文用综合的思维从三个角度试图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2.
论弱势群体的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弱势群体主要由农村中的贫困人口、进入城市的农民工、城市中以下岗失业者为主体的贫困阶层这几个部分构成。弱势群体的问题若得不到解决,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社会公正原则受到挑战、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制约社会有效需求的稳定增长。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凸显社会的道义、公正与和谐,其合理性体现在其是宪政价值目标的要求、社会公正的体现以及实现社会伦理目标的诉求。  相似文献   
3.
中国社会正处在大变革、大转型时期。随着社会结构的转型和各种利益调整步伐的加快,社会中的各类矛盾日益显现出来,由此引发了群体行为的屡屡发生。阐述群体行为产生的必然性,从社会学的角度对群体行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解决群体行为的有效路径,对于社会的和谐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宫敏燕  任芳莹 《南方论刊》2008,42(1):68-68,64
在马克思以前,人们已经从不同的侧面提出并探讨了人的全面发展这个问题,但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解都存在一定的偏颇,未能正确揭示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本文用综合的思维从三个角度试图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5.
留守妇女作为城镇化进程中的产物,这一群体的精神健康不容忽视.良好的个性人格、良好的处事能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精神健康的三个标准,以这些标准为起点,梳理国内外对精神健康问题的关注,并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内涵进行解释,分析留守妇女精神健康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只有从哲学的高度关注留守妇女的精神健康问题,才能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范式从对学理、学科的关照转向对人的日常生活世界的关照.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建设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保护农民的权益。然而在实践中,农民的经济权益、政治权益、文化权益却处在缺失状态。城乡二元体制的限制、政府行为的不当及农民认知的偏差是造成其农民权益缺失的原因,尊重农民权益表达意识、畅通农民权益表达渠道、培育农民权益表达的"代言人",保障农民权益的物质基础不仅具有现实的针对性,更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健康与发展。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民经济权益;农民政治权益;农民文化权益  相似文献   
7.
宫敏燕 《社科纵横》2007,22(11):16-17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本文从规律性、唯物观、价值观、主体观和辩证法等几个角度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问题的社会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农民工规模的不断扩大,农民工在经济、政治、人格等方面表现出的社会问题日益突出。政策性歧视、观念偏见、利益分歧与冲突是其主要原因。解决农民工问题,需要从政策合理引导农民工流动、建立和完善增进社会公正的有关制度、创造农民工进城就业的有利条件、提高农民工适应城市社会的能力、尊重和保护农民工维权意识等多方面努力。农民工问题只有从根本上得以解决,中国社会经济才会真正走上持续快速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9.
在高等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中,由于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是受教育者和被管理者,因此始终处于弱势地位。他们的权利往往被忽略,甚至被侵害,这已成为由来已久的问题。高校学生权利不能得到充分保障主要有立法、观念、执法方面的原因。加强高校学生权利保障的对策是:承担教师教育的院校要把"教育法规课"作为必修课开设;树立民主的师生观;培养学生的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其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坚持依法治校,依法管理,实现学校管理法制化。  相似文献   
10.
当今社会是开放的社会,各种文化在交流、碰撞、融合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多元化的现象,即主文化、亚文化、反文化同时并存。青年领域一系列的行为倾向使人们认识到青年亚文化在当今社会很有市场。青年作为社会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的亚文化建设,不仅关系到青年的健康成长,而且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国家的强盛。构建青年亚文化,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不仅是新世纪的重要课题,而且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