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9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
谈理论力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高课堂效率,精心组织教学,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一直是教学改革的重点。结合理论力学这门技术基础课的教学改革实践,从改变教学方式、观念、手段等方面阐述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3.
写《在医院中》时,丁玲仍是以独立的作家身份和知识分子视角创作的,因而能真实地表现丁玲的莎菲式的主体"困惑"的情况与特点.这种"困惑"也是对"五四"文学精神的自觉认同与回归,是对崇尚科学与民主,追求人的解放的现代意识的一种张扬.  相似文献   
4.
冯雪峰写于20世纪40年代中期的《火狱》本为一篇优秀的杂文,却在50年代中后期受到错误解读并成为作者获罪的重要依据。因此恢复作品的本来面目和应有价值十分必要。而仅从一篇杂文去寻找造成冯雪峰命运的原因而不从更深的背景等方面寻找答案,这种回顾和总结也没有太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工业题材文学创作在当代中国一直难以获得成功。从文学角度看,电视剧《钢铁年代》堪称中国当代工业题材文学的一部有分量的作品。从地域文化视角研究,作品中饱含着作者在《闯关东》中就已充分显露的山东齐鲁文化的元素。在齐鲁文化的烛照下,作品中以山东人为核心的人物群体,体现了儒家的人格理想。这种文化精神和人格理想与中国特殊的"钢铁年代"的结合,使得作品中思想、故事和人物得到极大的充盈。地域文化和文学的介入,可以说是对工业题材文学创作的有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与其以前的创作不同,作为一种自觉、理性的创作成果,大连籍作家素素的“独语东北”系列散文在鲜明而浓郁的文化色彩覆盖下,较全面地梳理和审视了东北文化,在突出表现东北历史与文化昔日辉煌过程中,充满了对东北历史文化的理性观照和反思,对东北人的生存方式和文明走向进行了可贵的探索,树立了一种宝贵的东北意识。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阅读较困难但内涵又丰富的一部作品,路翎的《财主底儿女们》其实也透露出一种以往研究者所未注意到的重要思想,即明显的反“左”主题,这一主题集中体现在作品主人公蒋纯祖针对作品中所反映时代的现象以及周围“左”倾思想人物的对立中,这一新的主题提高了该部作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8.
农业机械化技术进步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经济发展与农业机械化技术进步有着密切的关系。作者介绍了国内外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状况,分析了农业机械化在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以哈尔滨市为例说明了农业机械化技术进步对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孙惠芬小说涉及许多家族叙事元素,但与许多作家善于通过宏大叙事来创作家族小说不同,其小说没有宏大叙事,没有精心的故事设计,家族意识是通过稍显散淡的作品人物,尤其是以申家家族成员为代表的人物描写而集中体现出来的。这一特点也使得其小说迥异于当代其他同类题材的小说。孙惠芬小说的家族意识主要体现在具有强烈而焦灼的进城心理、家族本位意识和倚重精神取向三个方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分别擅长小说和散文创作的两位女性作家孙惠芬和素素,在对人类精神栖居地的寻找和探求上有着明显的共性.在关于精神家园的价值取向和通向精神栖居地的途径的思考上,则各有自己的判断和倾向.在倾力构建精神家园的过程中,两人充满神采与灵性的女性意识使得她们的文本富于美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