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1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胡适词史观探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适词史观的基础有两个 :一是文学进化论 ;一是文学形式起于民间 ,死于文人的循环论。其词史观在宏观上基本符合实际。解放后的词学研究仍能感受到胡适的实际影响  相似文献   
2.
词是音乐与文学结合的产物,晚宋以来词乐逐渐失传,因此,讲求文乐相和的格律派词人的作品是后人了解词律特征的必由之径。在各种词谱总结、标识的平仄格律之外,严谨的词家更是注意词律的细节,在模仿与创作中总结出了不少潜在规则,并约定俗成地遵守着。《齐天乐》是历代声律派词人偏爱的词牌,我们可以以此调为例,总结其在宋代如何定型,考察其在清代直至民国的承袭与演进,以探求词律潜在规则的存在与原因,从而尝试声律研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在清词的价值逐渐为词学界重新发掘后,清词研究已经成了一个新的热点和学术增长点.最近十余年清词研究论文以及学术专著明显增多.上世纪80年代中期,宋词与清词研究论文的比例大致是5.6比1,90年代中期上升到约3.9比1①,进入新世纪后,升幅依然持续.以国内连续出版的专业词学研究集刊<词学>为例,从15辑到19辑(2004-2008),共发表宋词研究文章32篇,清词研究文章31篇,两者的比例已经接近1比1.类似情况在最近两次全国性的清词研讨会上也有所体现,2008年10月的第二次清词研讨会,无论出席的学者还是提交的论文,在数量上都超过了1995年4月召开的第一次.  相似文献   
4.
宋翔凤继承了张惠言以"比兴寄托"为核心的词学思想,并在一定程度上作了修正与发展.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论词的着眼点由读词时挖掘"微言大义"转向作词时的抒发感情;二是比较注重词的体性特点.在常州词派的发展过程中,宋翔凤起了承前启后的中继作用.  相似文献   
5.
梁启超的词学思想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强调词的社会功能;主张词要有真挚的感情和晓畅的语言;讲究回荡的表情法;提倡诗词入乐。他的词学思想总体呈现中西结合、传统与现代并存的状态。在中国传统词学向现代词学的转换过程中,他既是过渡性人物,又是奠基者。  相似文献   
6.
论黄庭坚的创作理想及其渊源朱惠国一黄庭坚历来以学杜著称,但他指的杜,主要是杜甫州以后的诗歌创作。其时杜甫在艺术手法上日趋老辣和娴熟,创作风格也和创作“三吏”、“三别”时有某种程度的差异,因此黄庭坚的学杜实质上是指学杜甫浑厚洗炼的艺术手法、出神入化的创...  相似文献   
7.
黄庭坚的情词历来遭受较多的批评,并由此直接影响了人们对《山谷词》的评价。本文以为,黄庭坚的情词按其品类分上、中、下三类,并非全部是格调低下之作,其数量呈中间多,两头少之状。黄庭坚的情词可分前两期,前后期风格有较明显的不同,这种前后期的变化,本质上是黄庭坚身世处境及思想意识变化的结果。黄庭坚情词是黄庭坚时代的产物,之所以对黄庭坚情词评价低,有词本身发展走势的原因,也有理学逐渐兴起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周济的词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出入说、词史说、南北融合说、浑厚说。前三说是对常州词派创始人张惠言词学思想继承基础上的提炼、发展和超越,后一说则是他自己的理论创新。周济建构了常州词派完整的理论体系,是该词派最主要的理论家。  相似文献   
9.
王昶的词学思想尽管来源于朱彝尊等早期浙派词学家,但由于时代的变化以及词学家个人性格、身份等原因,也产生了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集中表现在对"雅"的含义的理解、对雅词创作的环境要求、对词的功能定位的认识以及其他一些创作的细节上.这些差异体现了不同社会文化环境对词创作的不同要求,也体现了社会统治意识对词学领域的渗透.这种差异性虽然以王昶等词学家个人的词论形式表现出来,但本质是中期浙派理论在乾隆年间的新变.  相似文献   
10.
黄咏雩抗战时期词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与较高的艺术性。其词以日本占领香港为界.可分两期:前期主要抒发对日寇肆虐的愤慨,以及自己的怀才不遇;后期侧重表现战争的残酷和广东人民的真实心态。词风悲凉,其原因除时代特征外,还与作者意象选用、声响与色彩的渲染以及典故的使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