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反馈,研究分析发现,当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还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且发展不平衡。我们认为,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应从师德教育、教学表达能力、教学组织能力、教学设计能力、适应教学环境的能力、体育教学自修与改革能力、社会竞争能力等方面下手,使学生的能力在四学年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得到有序全面的锻炼和提高、达到最佳培养效果。为他们将来成为合格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词汇规范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词汇规范是语言文字规范的重要内容。词汇规范尽管难度很大 ,但还是可能和必要的。词汇规范必须全面考虑语言的社会职能、不同领域词汇的不同特点、语言的系统性等 ;必须处理好学理与俗实的关系 ,为语言留足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于根元先生的语言规划观主要体现在“语言规范观”“语言主体多样观”“语言服务观”三个方面。在语言规划研究方面,于先生提出了许多具有鲜明特色的重要命题,如语言规范的参照项是交际值、检验规范的成效是对语言生活的影响、语言规范制定时应重视语言的可预测性、规范就是服务等,这些命题如今看来,依然具有学习借鉴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李开拓:谢谢李老师拨冗接受我的采访.10年前,您在国家语委和教育部语言信息管理司工作期间,组织学者研制《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并担任总主编,可以说您是《报告》的发起者、顶层设计者,是核心人物.那么,研制《报告》的想法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其目的意义是什么? 李宇明:研制《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是时代和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的需要,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只是作为当时的行政主管,我多张罗了些.为了更好地了解《报告》,我要先介绍一下《中国语言生活绿皮书》及其相关情况.  相似文献   
5.
随着排球运动的迅速发展,当今排球比赛中抗衡已不局限于技战术和身体素质了。思想作风,意识素质也是较量的主要方面。排球意识是对排球运动员的判断能力,反应能力,合理运用技战术能力的概括,是人对排球运动规律认识的综合反映。它包括进攻意识,空间意识,战术配合意识,自我保护意识,规则意识等等。  相似文献   
6.
特邀主持人谭汝为按语:普通话与方言关系问题是当前中国语言规划中的重要课题,在新的历史时期,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关涉国家崛起、社会稳定、民族经济与文化发展等重大问题。李宇明司长的《用法律管理语言生活》一文论述了语文法律与国家语文建设、语文生活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大众化使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式更加严峻,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对自身定位不够、存在地区差异以及自身素养存在不足,同时受学历、毕业学校知名度、社会关系以及社会需求等因素的影响。解决好就业的问题应该从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竞争力、提高体育专业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调整专业课程结构设置、改革课程体系、加大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力度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与会的各位专家、山东省教育厅和鲁东大学的各位领导、在座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今年8月8日,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同鲁东大学在北京签署共建汉语辞书研究中心协议;12月18日,汉语辞书研究中心揭牌仪式举行,效率很高.  相似文献   
9.
反问句的构成及其理解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零 引 言 0.1 反问句是一种假问句。当前学术界对它的认识可以总结为如下四点: a、反问句的语表形式是一般问句(本文称为询问句)的形式。 b、反问句的语里意义是与其语表形式相反的陈述,即肯定形式表达否定命题,否定形式表达肯定命题。反复问形式上是肯定否定并列,由其构成的反问句的意义则是肯定的。 c、反问句同询问句的区别在于:询问句是有疑而问,要求回答;反问句则是无疑而问,不需回答,答案就在句中。 d、反问句同与之相应的陈述句的区别,在于反问句含有较重的感情色彩。 0.2 以上这些认识似乎失于肤浅粗疏,甚至偏颇。本文拟从反问句的构成和理解两个角度。进一步考察上述a、b两方面的问题,并也涉及到c、d和与之相关的其他问  相似文献   
10.
能受“很”修饰的“有X”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能受“很”修饰的“有X”结构为例认为:1、对立的两极现象之间存在着一系列的联系现象,构成一个连续统。用过去的“离散”观念研究语法有极大的弊病,应采取“连续”的观念来研究语法,2、共时中蕴含着历时,通过对共时的逻辑上的研究,可以寻找出历时发展的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