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1.
:数学化是管理研究的必然模式,在管理类专业硕士研究生中介绍管理的数学化是必要的。这门课程的讲授拟从这样两条线索来展开:一条线索是将数学作为描述管理系统的一种语言,另一条线索是将数学作为获取管理系统数据的一种工具。这种处理仅是使我们的教学形成一种思路或一种观念,并非是对讲授内容的区分。课程体系可围绕模型论、预测论、决策论三大主题来构建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周期。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相继出台了统筹城乡发展、减免农业税费和保护粮食生产等一系列高含金量的政策。这其中不仅有看得见的利益变化,更有看不见的观念变化。这些可喜的变化为推进领导方式转变,进一步提升农村工作水平,创造了  相似文献   
3.
关于高校课程考试的几个理论问题杨圣祥高校课程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必备环节,对教与学有着重大影响。尽管高校课程考试不断地进行改革,但考试质量并非已令人满意,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人们对高校课程考试的看法还不统一,有些理论也尚未搞清楚,因而对考试的操作,对...  相似文献   
4.
高等学校形象由办学理念、发展战略、品牌、行为、标识等五大要素构成。精心提炼的高等学校形象 ,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因而对社会公众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塑造高等学校形象要遵循求同、求异、求实、求美的原则 ,应借助媒介、社交、服务、提高内在素质等方式来向外界传递个性明显的形象信息  相似文献   
5.
对高等学校考试质量实施有效控制 ,就是对考试工作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的质量要求 ,随时监测和调节 ,以使考试达到预期的质量目标。这种考试观有明显的特点 ,实现它必须逾越固有的陈旧观念 ,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数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化是社会科学研究的一种必然模式。数学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运用 ,不仅应视其为方法 ,而且还应视其为方法论。社会科学研究中对数学的具体运用 ,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将数学作为描述所研究的系统的一种语言 ,二是将数学作为获取所研究系统的数据的一种工具。这种划分仅仅是使我们在研究中形成一种思路或一种观念。在具体运用数学时 ,一般不必这样区分。社会科学研究中是否运用数学 ,或能否运用数学 ,应看所研究问题是否有合适的数学加以运用 ,不应将运用数学作为社会科学研究手段是否先进的标准。  相似文献   
7.
试论高校教师素质的自我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 ,高校面临着新的任务和挑战 ,对高校教师的品格、知识、能力、身体和心理等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年来 ,我国在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作了许多工作 ,努力使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 ,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 ,不利的外部因素和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使高校教师存在一些不良现象 ,在学生和社会中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严重损伤了教师的形象。面对时代的要求 ,高校教师应正确认识形势 ,探索自我成长规律 ,寻找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塑造新的形象。应具有奉献精神 ,为人师表 ,教书育人 ,更新知识 ,开拓创新 ,加强合作 ,注重交流  相似文献   
8.
民族高等教育对环境的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民族高等教育系统内部运行及外部环境状况,决定其发展不能按照高等教育的一般发展规律去规划,只能是在国家干预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条件下的发展;民族高等教育应是“多层次、低重心”的,要与民族基础教育相协调;民族高等教育是以传播现代科学文明为主要使命,必须注意对民族文化传统进行扬弃。  相似文献   
9.
高校课程考试试卷分析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课程考试试卷分析初探杨圣祥1.引言高校课程考试是一种目标性考试,考试结果应使那些经过努力并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都达到合格(60分以上),显然,对其分析与评价就与对高考这类筛选性考试结果的分析与评价不同,并且更为复杂。目前,怎样科学地对高校课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