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构建完善的惩防体系,江苏实施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其通过优化权力流程,“绘制运行图、找准风险点、明确操作人、落实监控法”,以达到权力在内控中规范,在阳光下运行,在网络上监督.权力运行监控机制的建设具有诸多的正面作用,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部门主要领导游离于监控之外,监控机制被喻为“手电筒”——对下不对上等等.破解这些难题需要构建大内控体系,解决控不住、控不到的问题;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增加行政透明度,破除审批过程中的“体外循环”.  相似文献   
2.
钱穆的教学艺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寓教于乐,不拘泥于课堂不拘泥于教材,他讲课注重知识性、趣味性与思想性,在转化学生方面极富"心计",效果极佳.本文借助一些具体个案,梳理出钱穆教书育人的几大特点.  相似文献   
3.
延安,这座普通偏僻贫穷的小城,它长期都是默默无闻,在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上,难以觅见它的身影与踪迹。然而,1937年伊始,延安因为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挥中枢而名驰九州海外。从此延安犹如一块磁场,吸引着成千上万中华民族的有识之士投奔她的怀抱,集合在她的膳下,熔炼熏陶以后,奔向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开创扩大巩固根据地、解放区,终于赶走日寇,打败将介石,建立一个红彤彤的中国。延安成了革命圣地,彪炳史册。  相似文献   
4.
地处江南的无锡,物产丰腴,人文发达,社会救济事业也走在全国的前列。清末与民国时期,无锡的望族依靠祖宗遗留的义庄,以保障宗族内部弱势群体的生存与学业;前清名绅所创建的四善堂,继续在社会救济上发挥重要作用。由绅士主导的社会救济机构拥有较强的独立性、民间性与经济来源的稳定性,但因政府在救济方面的严重失职和缺位,无锡的救济事业在一个极低的水准上维持着。1949年,随着中国共产党对社会的彻底改造,义庄与善堂都成为历史。现在的无锡,社会救济事业在大发展中还存在着不小的挑战——那就是有影响力、公信力的民间救济力量还难觅踪影。  相似文献   
5.
中国有着官绅合治的传统,一些绅士积极参与地方事务,并在地方事务取得了较大的支配权。民国时期,钱孙卿以其才干、品德、见识和影响成为无锡绅界领袖,他担任了市公所的总董、县商会的主席,雄踞地方三十年,其对无锡的经济发展、社会治理都有相当多的贡献。文章描述了钱孙卿从政之路,探讨其在地方舞台上崛起壮大与长盛不衰的原因,从而使我们对民国时期地方政治的运作与地方政治家有更深更新的认知,也希望后人不要遗忘无锡历史上这位优秀的地方政治家。  相似文献   
6.
国民党政权奉行以党治国的思想,其党力强健与否,直接关系到其治国的广度、深度与力度。抗战前的无锡国民党党员群体、党务运作、党政关系极其混乱,作为执政党的国民党因不重视党的基层建设,导致党力软弱,在社会整合、社会动员与社会控制方面国民党地方组织都没有作为。  相似文献   
7.
无锡人钱基博、钱基厚是一对孪生兄弟,钱基博传道授业,著述等身;钱基厚服务桑梓,从政地方.在其盛年他们在各自领域里都成就斐然好评如潮.尤其是钱基厚,"因为他始终没有离开过无锡的岗位,所以无锡人几乎没有一个不知道钱孙卿先生的".然而当今两人的知名度却有着天壤之异,这种反差值得解读和思考.本文通过两兄弟人生之路的梳理,期望学界对地方政治家有新的认识与评价.  相似文献   
8.
北洋时期无锡的绅权得以扩张,地方精英们借助自治组织与商会等公法团体掌管了地方管理大权,成为社会权力群体.当时中国基层社会的管治模式巳由传统的政府为主、绅士为辅,变为绅商为主、政府为辅.绅权的扩张给了地方精英们更大的施政平台,但也给全国政权的稳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北洋时期始终未能解决政权、绅权与民权的平衡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的行政改革思想的形成有三个大的背景 :丰富的行政实践 ,对“文化大革命”的深刻反思 ,与发达国家对比中产生的紧迫感 ;其核心是反官僚主义、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 ;精简机构、党政分开、落实责任制则是其行政改革思想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北洋时期无锡的工业化在全国处于领先的位置,无锡的崛起同其地方治理的措施得当是正相关的。当时无锡地方精英们掌管着大量社会自治团体的领导权,在市政管理与市政建设方面唱起了主角,而代表国家的县政府统制功能软弱乏力,形成了弱政府大社会的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