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8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初任期外语教师都有一定的职业焦虑感。对教学日记反思的行动研究是青年教师摆脱初任期职业焦虑感,实现自主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近期通过的《排华法案》道歉案再次引起人们对19世纪美国排华浪潮的关注。第一位华裔美国文学作家李恩富针对当时的反华情形,撰写了许多争取华人权益的文章。《我在中国的童年》(1887)和《中国人必须留下》(1889)是其中最有名的两部作品。这两部作品分别塑造了正面的华人形象:注重礼节的文明华人、勤奋惜时的情义华人以及不平则鸣的血性男儿,对美国人正确认识华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勇气减轻命运的打击一个男孩在放学后奔跑回家的路上,摔了一跤。只是擦破了点皮,裤子上边破洞都没有——可到了夜里,那膝盖开始疼起来。他13岁,是边境线上的男孩子。他毫不理会这疼痛,跪下做了祷告,然后又爬上床。他和他的五个兄弟睡一个房间。第二天早上,他的腿疼得不得了,不过他还是对谁也不提  相似文献   
4.
传统家具是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思想和精神的集中体现。传统家具的经脉连接着历史,传达着理想和教养,呈现了中国古人造物为良的卓越才智。  相似文献   
5.
水仙花的短篇小说集《春郁太太》写于白人/非自人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盛行时期,但是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水仙花却选择了从华人的视角多维度塑造宽容、善良、追求进步的华人男性形象。这充分体现了她在排华甚嚣尘上对弱势族裔——华裔的深切关怀和同情。  相似文献   
6.
从广义上将对外传播的翻译问题划为两类:误译和过于直译,诠释对外传播翻译中"信、达、雅"三字标准的含义。并辅以实例指出,如果译员能将"信、达、雅"正确贯彻到对外传播的翻译实践中去,就能得到既有效度又有信度的对外传播译稿。  相似文献   
7.
洪叶 《经营管理者》2009,(16):174-174
经济法主体是有限理性的人,是社会的人,是具体的人。经济法主体可以有静态和动态两种角度的分类。所谓静态主体分类,其目的是要揭示主体的社会关系,即主体相互利益关系和总体构成;而动态主体分类的目的则是要揭示主体的行为,即主体经济活动和社会职能。  相似文献   
8.
李恩富的《我在中国的童年》(1887)是华人在美国出版的第一部英文作品。该作品针对19世纪美国社会对华人形象的刻板化,以作者的生活轨迹为线索,通过西方读者喜闻乐见的写作模式,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了富有文学趣味性的书写,并客观地重塑了正面的华人形象:注重礼节、珍惜时间、辛勤劳作。李恩富借助自传塑造华人形象的原因主要有:受...  相似文献   
9.
超准预测     
洪叶 《可乐》2011,(5):13-13
一名修女准备飞往芝加哥。候机时,她看到一部可以预测未来的称重器。她正觉得无聊,决定上去试一试。她走近机器,踏上秤盘,投了一枚硬币进机器。  相似文献   
10.
《看不见的人》一书中的主人公在致力于追逐属于自己的"身份"过程中,由于自己天真单纯,思想固化未能看清社会现实的本质而屡屡发生身份危机,最终自己彻底沦为了一个"隐形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