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3篇
统计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论丁玲早期创作中新女性形象的悲剧审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彦 《学术探索》2001,3(3):63-66
丁玲早期创作中新女性形象的悲剧性决定了她们的悲剧类型是一种生存悲剧.借助现代悲剧理论的启示,分析丁玲笔下新女性悲剧的人文内涵与审美价值;指出缺乏在绝望中抗争,在死亡中求生的悲剧精神,使莎菲们的悲剧审美特质更多的是悲渺、悲郁,而不是悲壮与崇高.  相似文献   
2.
先锋诗歌中的语言主体可以划分为自我主体、先知主体及超验主体.自我意识是自我主体的本质特征,独白是其言说的根本方式;先知意识是先知主体标示自身存在的基本方式;超验主体是以超验意识的表达来肯定自身存在的,而解构性写作、零度写作、超现实写作是超验主体显示超验意识存在的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3.
理想的承载--浅析《三侠五义》所构建的侠义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明清侠义公案小说的代表作《三侠五义》及其续书为研究文本,分析“侠”这一中国传统的文学性格在清代的独特发展,本文从名侠与清官的黄金结合、男性理想的抒发、说书式处理等三方面入手着重阐述在民间愿望导向下,“侠”作为民众理想的承载及其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4.
认真学习校课题组编拟的《美容美发职业道德规范》教材,该教材是我校目标与内容研究小组的研究结果,是根据美容美发行业的需要而拟订的对美容美发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教材,它对指导教师特别是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着业道德教育有重要意义。一、教学内容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明确行业职业规范要求 A、在专业教学内容中有机结合职业道德教育。如在“美发服务程序”这节课的教学中对每个服务程序都对学生提出  相似文献   
5.
《天问》对天地间一切事物发问,集中表现了屈原深邃的思想与学术造诣以及强烈的批判精神,在这喷薄而出的泄愤、讽谏、怀疑、穷究事理的过程中,《天问》保存了珍贵丰富的古史资料,甚至有些是不见于它书的第一手资料。《天问》或录史之实,或发史之微,或正史之误,或补史之阙,或疑史之论,或启史之思,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北宋著名学者邵雍自称其诗有三千首,而现存其诗集《伊川击壤集》不同版本均仅有一千五百多首,还应有一千五百首,但未见其中。明清时期的文集、笔记和目录记载了邵雍另一部不为学界所知的著作———《前定数》,书前共有两序,其一为邵雍之孙邵博所书。该书是以诗歌的形式表现易数内容,而我们在《永乐大典》中发现了保存完整的《前定数》,其诗共存一千四百九十三首。两者相加诗的数量不仅与邵雍所称相一致,而且《前定数》在内容和语言等方面与《伊川击壤集》和《皇极经世》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7.
《南部新书》多处记载了唐及五代的科举制度。以之为基本立足点与出发点,通过史学与文学的相互渗透与沟通,唐代科举发展的缘由、利弊、影响可见一斑,唐代士子的生活道路、价值取向亦可知晓。唐代科举反映了当时的时代风貌、社会习俗,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认真学习校课题组编拟的<美容美发职业道德规范>教材,该教材是我校目标与内容研究小组的研究结果,是根据美容美发行业的需要而拟订的对美容美发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教材,它对指导教师特别是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着业道德教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基于IOWA算子的税收组合预测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引进诱导有序加权平均(IOWA)算子的概念,建立诱导有序加权平均新的组合预测模型.该模型与传统的组合预测方法的区别在于组合预测的赋权系数与单项预测模型无关,而是与单项预测模型在各时点上的预测精度的大小密切相关,这是组合预测方法的一种新的可变赋权方法.文章给出了基于IOWA算子的税收组合预测模型,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豳风·七月》来自民间,由奴隶们集体口头创作,历经传播与不断创作的漫长过程,最后由周代宫廷乐师加工润色、创作而定型.诗以“诉苦”为基调,叙事与农事描写均为抒发愁苦情感服务,反映出广大奴隶们艰辛的生存环境,抒发了他们心中普遍存在着的各种情感.因此,无论从创作主体、情感抒发来看,还是从诗歌原型、表现手法来看,《豳风·七月》所呈现给我们的都是一首抒情的民间诗歌,处于由民歌向抒情诗发展的过渡阶段,而不是叙事诗、农事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