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11篇
社会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于传统“树洞”,网络“树洞”是一种中介化的准人际传播。不过,它仍旧是在个体自我言说之欲望与秘密泄露之担忧的矛盾心理下产生的。由于媒介平台的介入,网络“树洞”实现了传受双方的联结,并且在平台商业属性的影响下,其传播内容呈现出议题类型化与表达故事化的特征。事实上,网络“树洞”在作为非正式的社会安全阀的同时,也成了社会风险的潜在孵化地。进而观之,如何让网络“树洞”中呈现的个人困扰转化为公共议题,如何让网络“树洞”中由相似经历而引发的情感共鸣不至于带来群体极化,如何让网络“树洞”中的互动交流不会滑向窥私狂欢,显然是当下我们亟须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历史作为电视剧的热门题材一直受到媒介机构的青睐以及受众的追捧。而随着其影响的日益扩大,历史题材电视剧在传播过程中塑造并传递主流意识形态的功能也开始逐渐为相关机构所重视。通过文本分析可知,在对众多意识形态话语的打造中,构建并确立民族认同是电视剧试图通过影像历史达成目标的难点所在。与此同时,本文也探讨了其他一些相关问题,比如应该怎样理解历史再现时虚实交错的暧昧,以及媒介机构与受众在意义的传播过程中分另q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相似文献   
3.
信息时代的“粉丝”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和传媒高度发达的时代里,"粉丝"已经发展成为一股不容忽视的社会力量,同时"粉丝"现象也上升为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以"粉丝"群体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促使"粉丝"行为形成的心理需求层次,以及在全球化环境中,"粉丝"相互联系构建的阐释性社区及其特点,最后还分析了"粉丝"在后现代文化中的文化身份问题。  相似文献   
4.
7·23温州动车事故的发生催生了大量的网络谣言,网络谣言的传播过程实际上是谣言场域建构的过程,政府、媒体、受众在这一场域中展开话语协商.大众媒介尤其是网络媒介既是网络谣言传播的渠道,同时也是网络谣言的“介入者”,其介入行为对网络谣言产生了相反的双重作用,这是大众媒介扮演的多重角色导致的结果;网络谣言的受众参与行为包括了传谣和辟谣行为,其共同点在于试图以谣言为话语来解答问题争取权利;政府在事故解决方面所存在的缺陷成了网络谣言爆发的导火索,然而,政府又针对网络谣言给民众进行了“预防接种”,并成功设置了“安全阀”,维护了整体的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5.
回望2006,《超级女声》一枝独秀的格局在众语喧哗中悄然而逝。时下,各种“造星运动”充斥电视荧屏。从某种意义上说,“后超女时代”轰轰烈烈的“造星运动”在推崇偶像的同时也造就了“粉丝”一族的集体登台。新世代粉丝沿袭了老字辈追星族的亢奋、迷醉与狂热,并在手机、网络等现代传媒的推波助澜下,迅速引爆了其群体力量。  相似文献   
6.
蔡骐  吴可 《云梦学刊》2008,29(1):104-107
西方通俗文化和高雅文化要想在中国落脚,实现球土化,一定会受到文化场的制约.而中产阶级文化场决定着高雅文化的球土.尽管现阶段不少学者提出"后殖民"等理论反思全球化带来的问题,但在老百姓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中,传播者还是应充分满足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7.
今天,中国电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几十个频道任君挑选,还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收看港台和外资制作的节目。但是这种表面上选择的多样化是否意味着观众真能接触到丰富的讯息和多样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苹果公司的产品风靡全球,"苹果"热现象在现实生活和虚拟社区中衍生出令人瞩目的技术效应、文化效应和经济效应。苹果效应一方面反映了新技术与青年亚文化的多重互动关系,即技术成为亚文化兴起、亚文化风格传播与建构的重要依托、工具和空间;另一方面,社会大众也以苹果产品为终端参与了移动互联生活的建构,"果粉"则以"苹果"为纽带进行日常的文化生产实践,亚文化由此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并成为现代社会多元生活方式及个体意识的重要表征。不过,在消费主义的逻辑下,"苹果"逐渐由小众亚文化转变为大众消费时尚,而"苹果"时尚也折射出新时代青年亚文化的特征及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9.
网络意见领袖是在网络传播中为他人提供信息和观点且对他人有一定影响力的"活跃分子",从本质上而言,网络意见领袖是互联网时代崛起的一个新话语阶层。网络意见领袖的崛起,是社会变迁中公众话语权回归的表现,意见领袖通过积极的话语实践构建了一个公众表达的公共空间,这又反过来拓展了自身的行动空间;网络意见领袖的崛起,亦是网络技术赋权下话语权重构的结果,其影响力形成于话语表达和身份认同之中,并在真实虚拟的社会网络中得到凸显和提升。  相似文献   
10.
食品安全传播的价值取向是大众传媒在建构和传播"食品安全"图景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观,是新闻价值取向和社会价值取向在食品安全传播中的实化和细化。在社会转型期,我国的食品安全传播价值取向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与变化。文章旨在对我国转型期食品安全传播中所呈现的价值取向进行梳理与总结,分析其带来的社会影响,进而对我国转型期的食品安全传播提出一些思考与建议,以期促进中国食品安全传播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