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1.
大学生创新品质的培养是高校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创新品质培养具有"非均衡态"属性,其特征一是知识培养上的多维发展,二是能力形成上的非线性过程.  相似文献   
2.
图式理论指导下的阅读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式理论是心理学关于记忆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该理论认为阅读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人们从语言材料中所获取的新信息与已有知识图式(Schema)相互作用,以实现对重要信息的理解。本文试分析该理论,并运用它来探索改进阅读教学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 尽管"种族"这个词本身没有科学意义,但是美国社会存在着种族问题是个不争的事实.种族仅指人的肤色,但它把生活在美国的人们(在其他地方也是这样)相互区分开来.种族本身不是社会问题,但种族主义却是社会问题,因为它仅按肤色区别对人和区别对待不同的人群.  相似文献   
4.
歧义(ambiguity)是指语言文字具有两歧或多歧的意义,即有两种或多种可能的解释。它是各种语言普遍存在的现象。英国语言学家威廉·安普逊(William Ampson)指出:“Ambiguity is the enemy we have to match.”可见,对歧义现象进行探讨,并在英语教学中引导学生注意发现歧义和排除歧义,应当是英语教学的一个任务。 歧义分为语音歧义、词汇歧义和句法歧义三种类型,以句法歧义最为常见。句法歧义一般起因于句子形态或结构上的含混,下面拟分条讨论其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动宾组合中的有界与无界问题。本文认为,宾语的有界性难以确立动宾短语的有界性,Verkuyl提出的从树状图底部往上判断动宾组合是否有界的观点,以及与之类似的Tenny和Krifka的观点难以成立;部分动词的有界与无界、动宾短语的有界与无界很多情况下是在句子层面上反映出来的;在特定的语境中,有界宾语未达到其内在的终止点句子也成立;汉语了只是完成体标记,了本身不能确立动词的有界性,动补结构才是有界动词,单音节动词加了既可能表示有界意义,也可能表示无界意义。  相似文献   
6.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是格赖斯理论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对它的理解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能否对该理论本身的准确把握.它的汉语对应语本来应当是“会话含意”,但许多学者却错误地把它译为“会话含义”,这对语言学入门者来说是误导.“含义”和“含意”的意思是大不一样的:前者仅指词语等所包含的意思,后者则是指话语或话语中的词语的暗含意义;前者所表示的内容具有客观性,而后者则是言外之意,具有主观性;前者所包含的内容是内在的、静止的、封闭的,而后者所指的内容则是在受话人理解过程中生成的,是外在的、动态的、可延伸的.因此,implicature与“含意”的含义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