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怎样认识企业文化黄元生赵秀坤贾俊菊自80年代初,美国学者从日本企业成功的管理经验中得出了企业文化后,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企业文化及作用进行了研究。但是,进一步深刻认识企业文化仍然很有必要。本文从人在生产经营中的决定作用、价值观的形成以及社会发展的特点等...  相似文献   
2.
学分制作为一种教学管理模式,它的运行特征使高校的人才培养较好地适应了新时期社会和科学技术 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实践表明,实施学分别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热情,促进了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开拓了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素质的提高,进一步提高 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清宣统年间,作为封建统治基础的地方督抚与资产阶级立宪派的国会请愿运动互相呼应,迫使清廷作出了设立内阁和提前召集国会的决定。督抚奏请阁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改革以图存,维护封建统治;2.拉拢士绅立宪派,稳固自己在地方的统治;3.对抗清廷的集权。就整体而言,督抚对阁会的态度有三种:坚持君主专制,反对设立内阁和国会的“反对派”;主张先设内阁,待机再开国会的“渐进派”;主张阁会同时成立的“并举派”。与立宪派的态度不同,督抚最终趋同于“主先立责任内阁,国会则暂署缓图。  相似文献   
4.
学分制和学年制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中两种常见的教学管理制度,它们各自适应着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科技发展状况,适应着不同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对人才培养的不同要求。在从学年制向全面学分制的转变过程中会遇到教育观念、教学管理、师资工作、学生工作、后勤管理等诸方面的适应问题。 一、学分制带来的问题 在学年制的教学管理体制下,学校对学生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传授知识、发展能力,是用时间和课程来测量和控制教育和学习量的。即: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学完规定的课程和学业。学分制是相对学年制而言的,它不以时间而是以课程…  相似文献   
5.
魏晋时期,北方各族政权相互混战,人民遭受了严重的战乱灾难。人口减少,土地荒芜,流民大量出现,连西晋的统治中心长安也呈现出“长安城中,户不盈百,墙宇颓废,蒿棘成林”①的荒芜景象。人们盼望和平,希望大治。如何在乱中求治,使百姓安居乐业,是个有意义的问题。十六国中强国之一前秦的统治者符坚,正是符合了北方人民特别是关中地区人民思治的愿望,制定了顺应历史潮流的政策,放手启用贤才,特别是重用具有王佐之才的王猛等人,励精图治,“开山泽之利,公私共之,假甲息兵,与境内休息。”岁“修废职,继绝世,礼神抵,课农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