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18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2 毫秒
1.
《说文》古文考辨(五篇)@赵平安...  相似文献   
2.
赵平安 《办公室业务》2012,(17):131+133
本文从党的本色、党的根基和党的任务等角度分析了煤炭企业党组织落实纯洁性教育的必要性,随后对如何推进纯洁性教育从明确指导思想和活动任务两大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长沙五一广场所出东汉简牍J1③:285号木牍记载了一件死亡案件,有两名受害人,一名证人。由于攸县派出的办案人员严刑逼供,证人屈打成招,导致临湘县与兼贼曹史参与调查此案。证人提供的证词存在抵牾。长沙太守府责令参审的兼贼曹史和临湘县核实情况,并于规定日期内上报。  相似文献   
4.
秦诅楚文共有三石,日巫咸文、大沈厥湫文、亚驼文。三石文句基本相同,仅告于神者随号而异。它于北宋年间出土后,在文人学者当中引起了很大的震动。而关于它的形制,却无人置下一辞。随着南渡以后原石不存,它的形制也就成了不解之迷。其实,诅楚文辞中的“著者石章”,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刻石形制的信息。“著者石章”的“者”是“诸”的通假字。(诅楚文中有“寞者冥室椟棺之中”“率者侯之兵以临加我”两句,“者”即通“诸”。)这里的“者(诸)”是“之于”的合音,“之”指代诅楚文辞,“于”是介词,相当于“在”。“著者石章”犹言“著之于石章”,意即“刻写(箸)诅楚文辞在石章上”。“章”应理解为“璋”。璋是章的孳乳字,本只作章、《竞卣》、《师遽方彝》、《颂鼎》、《召伯簋》中璋均作章,可证。《说文》玉部:“剡上为圭,半圭为璋。从玉章声。礼六币,圭以马,璋以皮,璧以帛,琮以锦,琥以绣,璜以黼。”《大宗伯》:“以赤璋礼南方。”则璋是  相似文献   
5.
战国文字中的“(耸)”字来源于甲骨文中的“(蜉)”、“(喾)”.此字在甲骨文中主要有两种用法:一是作为副词“尚”,用在动词前,表示事情的继续或残存的状态;二是和“日”字联合使用,构成表示时间概念的专用语“晌日”,指“中日”之前的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6.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是汉字发展史上的几种主要字体。关于它们的名实关系过去有着比较共同的认识,对它们的演进序列也有很一致的排列方式。 今天,随着我们认识的深入,特别是新的资料的出土,对传统的看法和做法进行检讨已显得十分必要,本文就试图在这方面做一番新的尝试。 一、甲骨文与金文 从甲骨文到金文,这种排列顺序由来已经很久。但似乎从未有人怀疑过它的正确性。其实,只要对二者的名实进行深入的考察,就会发现它是似是而非的。  相似文献   
7.
诅楚文辨疑     
秦诅楚文是战国晚期一种重要的古文字资料,从古到今,为历代文人学士所看重。关于原石的发现,散记于多种文献当中。容庚先生撰《诅楚文考释》,曾就此进行梳理,其言甚为明晰。诅楚文问世以后,苏轼首先为之赋诗并作序,其后宋元明清各朝以至近现代,都有文人学者为之题咏、著录、注释、考订。但是几乎在诅楚文发现的同时,就有人对它提出怀疑。最早向诅楚文献疑的是苏轼。接着,元代的吾丘衍、明代的都穆、清代的欧阳  相似文献   
8.
《楚居》的性质、作者及写作年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清华大学藏战国楚竹简(壹)》中,《楚居》是一篇很另类的文献。共14支简,原无篇题。主要叙述自季连开始到楚悼王共23位楚公楚王的居处迁徙,内容与《世本》之《居篇》很相类,故定名为《楚居》。应该说,这个定名是有一定依据的。《世本》15篇,著录于《汉书.艺文志》春秋类,是先秦时期重要史籍之一。陈梦家先生据《世本》述及赵王迁事,并称为今王迁,认为是战国末赵人所作;成书于秦始皇十三年至十九年(公元前  相似文献   
9.
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统筹的现状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之间的不协调性呼唤建立与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机制。社会保障基金实行社会统筹国家统管的调剂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改革的方向。社会保障基金实行社会统筹国家统管调剂机制在其具体操作上应探索正确的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10.
政府与NGO合作关系的逻辑与生成——建构主义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建构主义出发,政府与NGO的合作关系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双向建构中生成的。逻辑上,政府与NGO的关系总是不断地从对抗走向统一,趋向由不良的结构螺旋上升为良性结构。由于现代社会需求的多元化、政府公共事务“不可治理性”的增强,以及资源的“外部限制”与“外部依赖”,政府与NGO只能改变原有认知,在合作中寻求发展。虽然目前双方的合作关系还处于初级阶段,但只要双方在公共利益的指引下坚持双向沟通、反思抽象、内外协调、积极行动,就能够在“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螺旋发展中不断接近构建合作伙伴关系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