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8篇
  202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史纪》(主要是《高祖本纪》)中写了有关刘邦种种神异的传说,似乎给刘邦抹上了一层神奇的色彩,于是许多人都认为《史纪》作者是有意把刘邦描写成不同凡俗的超人——一个“受命于天”的帝王。如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就认为,《史纪》把刘邦“写成是‘受命而帝’的神圣人物。”其它一些著作在涉及到这一问题时,也大都持这一类的观点。这种看法,不仅有悖于《史纪》“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也不符合有关记载的实际情况。下面拟对有关的一些荒诞传说作一些具体剖析。《高祖本纪》载:“秦始皇帝常曰:‘东南有天子气’,于是因东游厌之。高祖即  相似文献   
2.
辞赋是存在讽谏的,但又不是直言谏诤,而是在铺排渲染中寓讽谏之意,比较委婉含蓄,这是辞赋讽谏的特殊性。司马相如以辞赋讽谏汉武帝,扬雄以辞赋讽谏汉成帝,结果都失败了。辞赋讽谏失败的原因,不在辞赋本身,而在于“讽非其人”。因此,辞赋“劝百风一”之说,应予推倒。  相似文献   
3.
《史记》一百三十篇之标题,情况极为复杂。前入对此多有论说而未能使人疑惑尽释。本文试图对《史记》标题作较为系统的论析。一、《史记》标题类例《史记》标题,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曰约记其数。本纪称五帝,世家称五宗、三王,表称三代、十二诸侯、六国是也。二曰别其朝代。夏、殷、周、秦诸本纪是也。三曰明其国别。管蔡、陈杞、晋、楚、郑、赵、魏、韩、荆燕、淮南衡山、匈奴、南越、东越、朝鲜、西南夷、大宛是也。吴太伯、齐太公、鲁周公、燕召公、卫康叔、宋徽子、越王句践、楚元王、齐悼惠王、梁孝王、吴王濞等,国名后或加…  相似文献   
4.
司马迁依据《秦记》及诸侯史记,兼采“战国之权变”,记载苏秦、张仪事迹多有精确纪年;刘向校定《战国策》,亲见《苏子》、《张子》及诸子百家之书。《史记》、《国策》载苏秦合纵在前、张仪连横在后,无可怀疑。《战国纵横家书》所载“苏秦事迹”,则为后人假托,并不可信。苏氏三兄弟都主张合纵抗秦,其活动范围与对待燕、齐诸国的立场惊人相似。加上此类资料相关背景不清,多无主名,在流传过程中屡经窜改,为后人冒名假托提供了方便。司马迁、刘向都见到过类似材料,而且经过甄别毫不含糊地作出了否定的判断。帛书《战国纵横家书》的出土,又一次证实了司马迁“异时事有类之者皆附之苏秦”的论断。  相似文献   
5.
《史记·六国年表序》说: 秦既得意,烧天下诗书,诸侯史记尤 甚,为其有所刺讥也。诗书所以复见者,多 藏人家,而史记独藏周室,以故灭。……独 有秦记,又不载日月,其文略不具。然战国 之权变亦有可颇采者,何必上古。这段话,很容易给人造成这样的错觉:秦统一天下后,烧尽了各诸侯国的史书。因此,很有辨正之必要。  相似文献   
6.
《史记》一书,司马谈已开始创作(详见拙作《司马谈作史考》,载《南京师院学报》一九八二年第二期。)了解到这一点,对我们进一步从事《史记》的研究工作,很有帮助。从这一观点出发去分析《史记》的创作情况,可以解决一些疑难问题,有些历来争论不休的难题也可以得到一个较为圆满的答案。本文试用这一观点对《史记》中存在两个记事断限的问题作初步的探讨。不当之处,敬请专家热情指教。《史记·太史公自序》一则曰:“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又曰:“余述历黄帝以来至太初而讫,百三十篇。”一篇之中,言《史记》起讫时间竟是如此不同,确实令人诧异。也正由于《自序》中关于《史记》的记事断限前后不一,所以历来对这个问题争论很大,特别是对《史记》的记事下限,分歧尤甚。  相似文献   
7.
司马迁作<史记>,自称"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三家注也常常称引诸子解释<史记>.诸子的相关内容对于<史记>注释的校勘、标点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笔者近日将三家注称引诸子之文检校一过,选出其中部分条目,略加辨析考证,依<史记>顺序编列,敬请读者批评指正.<史记>引文据中华书局1975年3月第7次印刷本,诸子所据版本随文注明,以便检核.  相似文献   
8.
《太史公自序》称《史记》是继《春秋》而作,这表达了作者追步孔子并成为第二个孔子的强烈愿望;而在整部《史记》中,许多地方都可以看出作者刻意效法《春秋》的苦心。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史记》与《春秋》进行比较。一、创作青景和目地孔子是在周游列国,到处碰壁而不得行其道的情况下开始写《春秋》的。《儒林列传》说;“仲尼干七十余君无所遇,……西狩获麟,曰:‘吾道穷矣。’故因史记作《春秋》,以当王法。”司马迁遭李陵之祸,命运比孔子更为不幸,于是他便以这位不得志的圣人来安慰勉励自己。《游侠列传》:“太史公曰:昔者虞舜窘于井廪,伊尹负于鼎俎,傅说匿于傅险,吕尚困于棘津,夷吾桎梏,百里饭牛,仲尼畏  相似文献   
9.
《史记》一百三十篇,共分五体:本纪、表、书、世家、列传。其中本纪、世家、列传三体均为人物传记。但这三种体例之间的区分界限是什么?太史公依据什么标准,分别对人物加以编排?譬如说,秦、秦始皇、吕太后为什么立本纪?孔子、陈涉、外戚为什么入世家?吴王濞、淮南、衡山王为什么编列传?等等,历来聚讼纷纭。或认为《史记》为体不纯,自坏家门;或认为作者在体例安排上自存褒贬,寓意深刻。两种意见,实际上都是对《史记》体例的否定。我们认为,《史记》体例的安排是有其客观标准的;其中对人物固然有褒有贬,但与体例编排无关,列于本  相似文献   
10.
编者按:1959年,中华书局出版了标点本《史记》。此书由顾颉刚先生亲自主持整理,选用经张文虎校订刊刻的金陵书局本为底本,加以分段标点,并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校改了一些文字讹误。就总体而言,校点本体例科学、内容完整、校勘精审、标点正确,体现了新中国古籍整理的成就,为读者、研究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由于《史记》的版本、史料都非常复杂,研究成果汗牛充栋,加之成书较为仓促,所以在标点、校勘诸方面仍有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我们深深感到,要做好此项工作,必需要集思广益。这里发表的一组文章,即是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学者在校点《史记》过程中形成的一些基本认识,期望能对《史记》校点的相关问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