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虞集乡里考     
乡学家学是虞集思想学问的重要来源,而家园之思更是虞集诗文作品的一大主题。文章通读细读《虞集全集》作品并钩沉其他历史文献中论及虞集乡里的有关资料,对虞集及前先人籍贯迁徙过程进行梳理,重点考察在虞集诗文中屡屡出现的会稽、雍州、仁寿、成都、吴门、长沙、崇仁等地,为进一步的虞集思想、文学、文论研究提供最基础的生平研究资料及考证依据。  相似文献   
2.
邓锡斌 《兰州学刊》2012,(9):126-129
虞集是元代文坛上的一代宗师,在散文方面,位列当时"儒林四杰"之首,与姚燧并为元文二巨子。但当今学术界,却鲜有对虞集散文具体风格的论述。本文试从"平易精约,纡徐委备,有怏然通畅之风;以学为文,擅于说理,有弘才博学的大家风范;机用自杼,各识其职,有法度自成之态"这三方面入手来具体论述虞集这位一代文学宗师的散文风格。  相似文献   
3.
邓锡斌:蒋老师,您好.感谢您忙中抽暇接受我的采访,此次学术访谈缘于《甘肃社会科学》编辑部赵国军先生之托,对我也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您在宗教与文艺、古代文论、文化诗学批评及城市诗学、文艺文化学等学术领域都取得了不菲的成就,这次访谈主要就您近十年来在城市诗学、文化产业和消费时代文艺存在方式和意义等问题进行请教.  相似文献   
4.
为亲友命名取字并阐释名字寓意作为一种文人日常文化活动,在宋代社会蔚然成风,出现了数量庞大的名字说作品。其文体渊源,主要来自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来源于冠礼祝词,二是受王昶《诫兄子及子书》的影响,三是受陶渊明《命子》诗的影响,四是受历代改名诏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邓锡斌 《兰州学刊》2011,(11):123-126
虞集诗歌主张"宗唐复古",既是出于乡学及师学的诗学渊源,也是时代更替,革新宋诗的要求,更是虞集自身博采众长,亦此亦彼的个人诗学取向的实践结果;具体体现则在于:一是诸体皆备尤长七律七绝,诗歌风格间学李杜,而时有魏晋隐士风度。二是格律精深,法度严谨,对仗工整,注重炼字炼句,自喻汉廷老吏。  相似文献   
6.
邓锡斌 《南都学坛》2008,28(5):67-71
初盛唐文人干谒成风,他们留下的大量干谒作品成为初盛唐文学的优秀组成部分。这些干谒作品大都一洗前朝同类作品卑缩阿谀的格调,处处流露出初盛唐特有的昂扬乐观的时代气象,而这正是初盛唐文学最可贵的精神内涵。这种精神内涵在初盛唐干谒作品中主要体现为:济世救时的人生理想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情怀;强烈的功名愿望和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平交王侯的姿态和傲视权贵的意气以及极度自信的意识和浪漫主义的基调。其主要文学价值在于展现了初盛唐文学最可贵的昂扬进取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