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6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
近年来,职业决策困难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应用心理测量和数学建模的方法,采集了525份有效数据,对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判别和预报进行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有37.3%的大学生存在职业决策困难,专业认同、职业定向、职业意识、任职条件、职业前景、教育经历等6个因子对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判别有效,预报正确率超过80%。从就业主体和职业决策困难的预报特征来看,大学生对职业发展前景和教育经历产生困惑导致的心理失衡性失业,可能远远超过目前较为普遍认为的专业设置导致的结构性失业。  相似文献   
2.
概念及类别是当今认知心理学研究的热点内容之一。有关概念及其结构的研究总是与分类的研究紧密联系在一起。基于此,文章介绍了认知心理学中四种主要的概念结构观,并认为这四种观点经历了两个转变的过程。第一个转变是由经典观向原型观转变;第二个转变是由样例观向基于理论概念观转变。文章在对每种概念结构观作出评价的基础上认为,现有的概念结构观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社会性概念应如何解释是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心理冲突的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心理冲突和相关因素的探讨一直是社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精神分析学和动机心理学的热点之一。目前,学界对心理冲突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文化冲突理论、驱力理论、交错力场理论、观念冲突理论、自我不一致理论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汉语亲属词概念结构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自然情境下的分类、词的快速分类和配对词同一性判断的方法研究汉语亲属词的概念结构。结果表明:(1)汉语亲属词的概念结构由"亲属关系层数"和"姻亲/非姻亲"两个因素构成。(2)"姻亲/非姻亲"维度包含"姻亲"、"近亲"及"表亲和叔伯亲"三个成分。这一概念结构与语言学和分类学概念分析的结果有一致之处,但也有重要区别。  相似文献   
5.
韩劢 《社会工作》2012,(6):56-58
危机干预是高校学生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点与难点问题。对于大学生自杀或意外死亡的危机干预的对象主要是其所在班级同学,干预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哀伤辅导。分析了哀伤的概念、反应与过程,并详细阐述了哀伤辅导的原则与程序。  相似文献   
6.
悖论干预在心理治疗实践中由来已久。其主要思想是治疗之初并不寻求消除症状,而是主动诱发或加重症状,最终达到消除症状的目的。悖论干预可运用于被称为"治疗师杀手"和治疗成瘾的个案以及患有严重和长期问题的抗拒个案。实施悖论干预时需要重新定义症状,把症状与系统中的其他成员作连结,有意识地诱发症状,并安排好悖论介入的顺序。悖论干预介入的方法有八阶段法与六步骤法以及基于干预目标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7.
悖论是一个多学科研究的古老而又常新的课题。心理学在实践中把悖论作为心理治疗的基础,形成了独特的悖论心理治疗。传统的心理治疗努力减轻或消除当事人的症状,而悖论心理治疗则是要引发或扩大症状,通过控制与反控制的矛盾相互转化来达到治疗的目的。Adler与Frank率先将悖论思想运用于心理治疗中,而Bateson等人则进一步对悖论治疗加以技术化、策略化,使得悖论治疗更易于操作。不过,关于悖论的机制和效用则需更进一步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8.
韩劢 《社会工作》2012,(3):88-91
对完美主义的研究发端于人们对一些心理病理现象的成因所做的观察。完美主义主要被看作是一种消极的人格特质,尽管承认其有积极影响。对完美主义的界定也仍然偏向其对健康的负面作用,有失偏颇,需要进一步加以厘清。关于完美主义的构成也是学界研究的重点,Frost和Hewitt等人分别编制的多维完美主义量表得到广泛认同,国内学者也对其进行了修订。但这些量表测量的是完美主义者具有的特点而不是完美主义本身的结构。目前对完美主义的实证研究多采用相关分析方法,探讨的是完美主义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却没有触及完美主义的实质。世界的无限性与人的认识的有限性之间的割裂是完美主义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网络论坛的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因素分析法研究剖析网络论坛所反映的大学生的心理状况。结果表明,大学生心理由10个因素构成:(1)对爱情的探讨及情感困惑;(2)对大学生活的感想及未来的思考;(3)相关信息的发布;(4)娱乐消遣;(5)抒发个人情怀;(6)关注国家发展及对时政的看法;(7)对社会现象及热点话题的评论;(8)对性的看法与渴望;(9)不满情绪的发泄;(10)对法制的个人理解与看法。不同年级、性别、专业及家庭经济状况的学生在校园网络论坛上所反映的心理状况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