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8篇
综合类   3篇
  2021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论宋人平淡诗观的特殊指向与内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宏观上,中国古典诗歌的平淡美,作为审美理想而确立于成熟的理论自觉之中,应该说,是自宋代开始的。这意味着,虽然宋人诗观远非平淡之说所能尽,但平淡诗观却不能不处于宋人诗说之重心。不仅如此,既然是成熟的理论自觉,就不能不具有以下两种特性:首先,它兼有对宋诗实践的指导性和超越性,唯其如此,宋诗之进境于平淡理想者固属当然,而宋诗之未能如此甚至与此相违者也不难理解,换言之,宋人平淡诗观与宋诗平淡美境,毕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其次,它具有对相关的艺术现象和文化思潮的含纳性,唯其如此,对宋人平淡诗观之特殊指向与内蕴的探究,必将是一种多维视野之透视的汇聚,并且只有辩证的思维理性才能把握其精神所在。  相似文献   
2.
定位在自信式接受的历史逻辑上《辽金诗史》,张晶著。37万字。东北师范大学1994年12月出版。责任编辑:雷恩选。《辽金诗史》一书自觉运用文化社会学方法来透视特定文学史现象,获得了相应的成功。作者在《引论》中开宗明义:“我们感觉到辽金诗史的整体性研究也...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新文学的总主题中,包含着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那就是在继承和发扬“五四”以来“自我反省”这种理性批判精神的创作思想支配下,坚持执行揭示“这样沉默的国民的魂灵”“以引起疗救的注意”这一民族文学的神圣使命。这个改造民族灵魂的文学主题,随着新的历史进程不断深化着。老舍《四世同堂》的独特审美价值,正在于它生动地体现了这种深化,其具体表现为作家通过独特的艺术视角——理性分析式的描写——对民族性格与民族文化的理性审视。  相似文献   
4.
宋代,无疑是一个具有参融整合之文化性格的时代,从哲学思想的最高抽象层次,到日常生活之最具体的文化现象,莫不如此。宋代理学,以自出新意的创造性阐释使汉唐经学入于思辨之域,并继续魏晋玄学的思维课题以使儒学哲学化,同时意味着佛、老之学的实证化,于是造就了一种集思想史之大成而又变创生新的生动势态。而这种以学术思想精神为内在规范的时代性格,又通过道艺不二的价值选择之中介而充分表现于生活艺术和艺术生活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典文学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和文人心态,在总体上呈现出的两难态势,可以用辩护心态和批判意识的内在矛盾来概括.…………  相似文献   
6.
2001年4月 1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古代文学研究室邀请北京部分高 校、科研机构、出版单位的古典文学专家,就“古典文学与华夏民族精神的建构”的课题,围 绕“古典文学对华夏民族性、传统人格形成的影响、“古典文学中表现的社会思潮和时代精神”、 “古典文学中表现的文人心态”、“古典文学对于精神史研究的意义”四个方面进行了讨论,现 将部分学者的发言刊登于此,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清”美文化原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旨在考察作为文化和诗学范畴的“清”的原生意义。从新出土文献与经典文本的相互印证入手 ,通过辨析古人“水原”型思维、素白美心理、公理信仰及“风”诗传统的早期历史形态 ,分别揭示“水镜”玄鉴、冰玉意象、“死直”人格及“危言”讽谏等作为中国传统“清”美文化之原生内容的生成机制 ,并从中提炼出公理信仰、纯洁人格和平静心态三者的结合为“清”美思想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8.
以老子"名""道"辩证的阐释哲学为起点,中国艺术哲学的实践论自觉,通过庄子"好道进技"的核心命题,以言说辩证和技艺阐扬的相互转换为契机,揭示出从技艺讲求内部自我超越的终极关怀方式。苏轼以"如手自用"和"技道两进"为"接着说"的话语标志,进而确立了艺术技巧化为生命本能的主体性理想。传承先贤由绝技入神而进境于技道合一美学理想的实践哲学精神,养成文学艺术家以其特有的精湛技艺来抒写人生社会的主体人格,是当代艺术哲学的创新使命。  相似文献   
9.
我常以为,朱熹是一位以理学家的姿态出入文学思想界的人物,而杨万里则是一位以文学家的姿态出入理学思维课题的人物.所谓出入于理学,是指其文学思想的建构深深切入理学之所关注的道德伦理问题,但又不似理学之颇类清谈,而是在相关的具体课题中实现了文学价值、美感经验和理学义理的通会.而所有这些,又莫不体现出独到的个性风格和自家悟境.(一)周密《癸辛杂识》前集引倪思语曰:“窃见秘书监杨万里,学问文采,固已绝人;乃若刚毅狷介之守,尤为难得!夫其遇事辄发,无所顾及,虽未尽合中道,原其初心,思有补于国家,至惓惓也!”这位“脊梁如铁心如石,不曾屈膝不皱眉”(《南京群贤小集·葛天怀小集》)式的性气刚直之士,却又是南宋诗坛上以活泼诗心和活法诗论而著称的诗人,岂不有些奇怪!铁脊石心和幽默诗心之间,究竟是怎样一种一体并存的关系?这需要从杨万里的道德论说起.其《庸言》十一有云:“大  相似文献   
10.
关于文学史学问题的几点感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文学史学问题的几点感言韩经太在当代古典文学研究界,文学史学作为一门学料一直未能建立,重实际而轻玄想的国人性格,至少在这里又一次得到了体现。如今,大部头的各种文学断代史、分体史已相继问世多种,而关于文学史观和文学史学的多次讨论,却始终流于泛泛议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