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生产力标准是从自然、社会、思维三者统一角度衡量社会进步的尺度。道德标准是从合乎历史必然性的社会经济或阶级利益中引申出来的道德原则、规范,来判断人们行为善恶的价值标准。社会进步的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人总是按照物的尺度和人的尺度来改造世界,求得自身发展。一部文明史,既是生产力发展的历史,也是人的本质力量和潜能不断展现的历史,这就决定了评价社会进步要坚持生产力标准和道德标准的统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有其正面效应,能促进生产力发展和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也有其弱点和消极方面。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的知行观──中国知行学说的科学总结马志生知行关系问题,即人类认识和实践这两种能动的活动之间的关系问题,是中国优秀文化宝库中一个古老而常新的问题。从孔夫子到孙中山历代哲学家对这一人类认识史上带根本性的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探讨。知行关系问题的争论...  相似文献   
3.
占有性个人主体性的超越与类主体的凸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人主体性和自我中心主义在20世纪的西方哲学中,已不再是指示性的理论路标。现象学、西方马克思主义和结构主义都在探讨一种“缩小的、非占有性”的人的概念,这种走向就是多尔迈在《主体性黄昏》一书中使用的副标题“走向后个体主义的理论”。胡塞尔在晚年出版的《笛卡尔式的反思》(1931年)和《欧洲科学危机和超验现象学》(1936年)中,一直致力于用主体间性改造。发展主体性学说。他认为,笛卡尔的“我思”确立了主体性原则,但这种主体是“原子式的”、“单子”、“自我”,始终无法突破“自我”框架而将此自我与彼自我相…  相似文献   
4.
能思想、有理性是人类区别于它物的根本特征之一。纵观人类思维发展史,主要是三种思维方式的嬗变,即本体论思维方式、科学世界观的思维方式、现代的生成论思维方式,又可归结为预成论和生成论,生成论思维方式的产生是现实和必然,是认识史上的革命。  相似文献   
5.
正确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臧玉英,马志生马克思曾把科学看成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指出“社会的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特别是近代以来的实践,越来越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科学论断。历史上每一次重大科学发现,都使人们对世界...  相似文献   
6.
因为逻辑,数学和实验理性存在限度,所以直觉成为理性之花。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