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7篇
综合类   10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宋文章向来被视为一体,故有所谓"唐宋八大家"之说。但唐宋时代文化迥然不同,唐宋文章也因而有别。唐文乃中古之文,宋文有近世之风;唐文是复古的,宋文是维新的,唐宋文之争的实质是唐宋文化的转型与差异。唐宋文章之别在韩欧之争、韩苏之争、韩朱之争中有非常鲜明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文章探讨了儒学思想对王禹诗歌创作的影响。儒学赋予王禹诗歌的,首先是思想深刻性,刚健的骨力。王禹的民本思想主要表现为王道思想和循吏思想,使他的诗歌具有一种深刻的批判精神。儒学思想及刚直的性格,给他带来深刻的人生痛苦。作为宋初复古运动的先驱者,行王道的理想,辅君弼的志向,济苍生忧黎民的情怀,使他穷而不颓,穷而弥坚,一抒黎民之困,使他更倾向于学习杜甫,借助于杜诗的艺术形式,表现这百感交集的心境。在儒学与王权的冲突中,王禹选择了白居易式的“吏隐”道路,他成了白体诗人,但他始终未放弃儒家的理想、儒家的名节  相似文献   
3.
~~郭茂倩仕履考@马茂军$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相似文献   
4.
梅尧臣的诗歌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党议前为清丽俊逸期,庆历党议中为激愤慨期,党议后即梅诗的晚期风格为枯淡期.梅尧臣的诗风转变和庆历党议有着极为深厚的内在联系,枯淡是梅尧臣的成熟风格.  相似文献   
5.
马茂军 《船山学刊》2010,(1):134-136
本文认为中国散文史上存在着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二大传统,浪漫主义传统的特点是个性、情感、自由的抒写。这有利于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散文。  相似文献   
6.
《二十四诗品》(以下简称《诗品》)确非司空图所作,而是盛唐书画家、书画理论家李嗣真所作。两唐书《艺文志》著录有李嗣真《诗品》一卷,李嗣真《诗品》著作权的缺失,与其生平事迹记载的混乱有关。《诗品》超越时代的诗学意义来源于李嗣真书画家、书画理论家的独特身份和盛唐成熟的书画理论。  相似文献   
7.
论苏轼的文人品格与诗风马茂军从传统观点看来,蜀学为杂学。王安石“谓苏明允有战国纵横之学”(《邵氏闻见后录》)。朱子评苏辙《老子解》说:“苏侍郎晚为是书,合吾儒于老子,以为未足,又并释氏而弥缝之,可谓舛矣!……诚惧其乱吾学之传,而失人心之正耳。”朱熹还...  相似文献   
8.
庐陵学与六一风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一居士的人格是六一风神的内在主体精神 ,春秋笔法影响了六一风神的行文风格 ,而庐陵史学与六一风神之人物形象塑造有密切关系 ,庐陵学之“人情说”则铸成了六一风神抒发郁愤的情感内核。  相似文献   
9.
文章认为林逋的复古与柳开、石介的复古不同,他具有复远古的味道。林逋的隐逸走的是儒家内圣之路。林逋的诗歌既有白体之平淡,又有贾姚锻句工警的特点,其为人、为诗皆为宋人所追慕。  相似文献   
10.
自由的思想与自由的抒写 --论苏轼散文的艺术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茂军 《江淮论坛》2005,(6):109-114
本文致力于对苏轼散文的研究,将苏轼散文的艺术精神理解为自由的思想与自由的抒写.苏轼对自由精神的追求,具有文人觉醒的意味,是苏轼人格的升华;自由抒写胸臆,体现了散文的自觉精神,使苏文代表了宋代散文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