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2篇
  2023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魏晋南北朝史学发达原因新探李颖科西北大学文博学院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史学发展史上辉煌灿烂的历史阶段,梁启超曾经指出:“两晋六朝,百学芜秽,而治史者独盛。”①相对于以前各朝,这一时期,史家辈出,史学范围扩大,史书体裁增加,史籍数量剧增,“一代之史,至数十家...  相似文献   
2.
“直书”与“曲笔”作为两种截然对立的史学现象,在魏晋南北朝史学中表现得十分突出。本文选取有代表性的史家,对这两种史学现象作了条分缕析的论述,并从史家的社会历史观入手,探讨了“直书”与“曲笔”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论孔子的“春秋笔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学界一些人认为曲笔隐讳的“春秋笔法”为孔子首创和另一些人否认孔子与“春秋笔法”有关这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从客观事实出发,详细辨证了孔子曲笔隐讳的真实情况,并从政治思想、名教观念和儒家思想的温和性三方面探讨了“春秋笔法”产生的客观原因。  相似文献   
4.
史注作为史学的组成部分,与史学发展相表里。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史学的兴盛发达,注史受到学者的普遍重视,注史方式冲破了经学家注经,不对经文作修正补充,侧重阐发文字语义的束缚,走上浩征博引,补史籍之阙文,或正历史记载的谬误。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写下了新的一页,对后世注史方式发生过深远的影响。因此,对这一时期的史注进行探讨,不仅对魏晋南北朝史学和中国史注的研究有所裨益,就是对古籍整理工作,也可提供借鉴。以下就这一时期的史注分为:一、重要的发展,二、丰富的内容,三、显著的特点,四、实用的价值四方面加以论述,以期引玉。  相似文献   
5.
孙盛是东晋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论著丰硕,特别是他的《晋阳秋》一书,“词直而理正,咸称良史”,在当时史坛上影响颇大。但由于孙氏所著大皆亡佚,现仅存清人辑本,以致长期以来,其史学成就湮没无闻,迄今尚无专文研究。本文钩沉古史,试图对此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在人类历史上,平均主义是作为等级观念的对立物而出现的。如果说在欧洲中世纪,博爱主义是等级观念的必然伴随物,那么在古代中国,平均主义就是与等级观念相伴而生的。在中国历史的主旋律上,始终跳跃着等级观念与平均主义的音符。我们知道,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是宗法制。所谓宗法制实质上是一种金字塔式的等级制度,在它的顶端,是掌握整个国家命运、操持生杀予夺之权的一国之主,其次是那些拥有权势的达官显贵,最底层是苦难深重的广大农民。在帝王、达官显贵的专制统治下,整个社会自上至下被分成许多等级,各个等级之间又有严格的界限,不得逾越。对于统治阶级来  相似文献   
7.
当前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存在文化遗产本体、环境、精神保护传承不足,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发展融合不够,文化遗产的时代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彰显三个主要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在思想观念上缺乏符合中国文化遗产特性并遵从中国传统审美崇尚、价值取向的保护发展理念;在思路策略上重视保护传承而轻视发展创新;在行为方式上忽视文化遗产的时代价值所致。新时代保护发展文化遗产,要在构建中国特色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理念的基础上,坚持以发展促保护,以创新促传承,多措并举着力彰显文化遗产的时代价值,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梁启超曾经指出:“中国于各种学问中,唯史学最发达;史学在世界各国中,唯中国最发达。”①的确,中国史学,尤其是古代史学极其发达,那层出不穷的历史学家,灿若星河的史学著作,种类繁多的史书体裁,丰富多彩的史学思想,都是世界其他各国所不可企及的。那么如此发达的中国史学究竟起源于何时,遂成为中国历史研究中一个重要的课题。而对这一问题的探索与解决,无论是研究中国史学发展的历史,抑或对把握中国史学发展演变的规律都多有神益。关于中国史学的起源,这是一个古老而又新生的史学课题。说名古老,是因为早在汉…  相似文献   
9.
考据学渊源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据学,“是一门中国土生土长的学问,它的工作范围有广、狭二义:广义的包括音韵、文字、训诂、版本、校勘诸学;狭义的是专指考订历史事实的然否和书籍记载的真伪和时代。”考据学究竟成立于何时?史学界有几种不同的说法:台湾学者李宗侗主张:“唐以前,史学多注意书法而疏于考证,至刘知几《史通》始讨论及此。”顾颉刚指出:自唐疑古者刘知几、啖助至宋欧阳修、程颐、朱熹、程大昌、王应麟等人,随着“每一问题因讨论之多而理由日益充足,考据学就渐渐地成立了起来。”李宗邺认为,明朝李时珍、宋应星等“开考据风气于先”,到清初“考据学才正式成立”。我认为,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史学的兴盛与发达,考据学经历了一个由产生到成立的过程。拙文拟就这一时期的考史著作、考据方法和内容诸方面略陈管见,质之高明。  相似文献   
10.
论裴松之的史学思想李颖科西北大学文博学院裴松之(372年──451年),字世期,南朝宋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我国古代杰出的史学家之一。其所撰《三国志注》,内容宏富,独具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史学价值。长期以来,人们相继围绕该注从史籍注释、史学考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