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9篇
理论方法论   38篇
综合类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略谈文科学报的不定期学术专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断言,学术质量是学术刊物的生命。不断提高刊物的学术质量,毫无疑问是所有学术刊物共同追求的目标。在多年的办刊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设立不定期的学术专栏(即专题研究)是目前条件下文科学报提高学术质量的行之有效的手段。《求是学刊》迄今已有10余年的历史。在最近5~6年间,我们除了按文科学报的传统办刊方式刊发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美学、语言学、历史学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外,还  相似文献   
2.
Inrecentyears,thequestionofassociationbetweensubjectshasbecomeapopularthemeinphiIosophyinChina,andrepresentsadeepeningofresearchintothetheoryofsocialhistory.Fromatheoreticalpointofview,apracticalphilosophybasedontheunitybetweenmanandnature,andbetweenmanandmancannotbedevelopeduntilareasonablemodelofassociationisestablished.Intermsofpractice,nowthattherehasbeensomemitigationofthematerialshortagestroublingmankind,"intersubjectivity"(zhutijianxing)formedthroughmediasuchaslanguagewilloccupyamoreand…  相似文献   
3.
文化忧思录     
文化是人们的生活样法,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解释。文化模式是沉淀在人们生活方式之中的稳定性特征,与民族生存居住的地理环境、日常生活的样态等高度相关,如中国的经验文化、日本的耻感文化和西方理性文化等。在我国建设文化强国的过程中必须克服现代性带来的负面影响。大学的功能在于"守望"和"引领",而大学的使命在于文化——文化的传承、文化的启蒙、文化的自觉和文化的创新。  相似文献   
4.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东欧国家兴起的一种马克思主义流派,其历史大体上分为两个时期:20世纪50-70年代,东欧新马克思主义作为稳定的学术派别存在,具体地说,包括南斯拉夫实践派、布达佩斯学派以及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等国的新马克思主义;70年代后.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者作为个体融入到西方学术界,但其学术创作仍然有着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烙印.东欧新马克思主义与通常意义上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以及70年代后欧美新马克思主义共同构成了20世纪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格局,其中,东欧新马克思主义鲜明的理论特色在于:其一,对马克思思想独特的、深刻的阐述;其二,对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历史与命运的反思和对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设计;其三,对现代性的独特的理论反思.  相似文献   
5.
论思想解放的内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天的解放思想已经从人类社会特殊历史时刻才出现的重大的思想和理论变革运动转变为社会发展的经常性、普遍化、常规化、常态化的内在要求和有机组成部分。解放思想是人之生存结构中给定性与创造性、自然性与超越性之间的张力和冲突的集中体现,它的动力机制和制约机制具体表现为:创新的与保守的思想观念之间的张力和冲突、开放的与封闭的思维方式之间的张力和冲突、现代的与传统的文化模式之间的张力和冲突。在新的解放思想进程中,我们不仅要积极推动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的具体的解放思想,而且要高度关注解放思想的机制体制建设,特别是解放思想的文化创新机制的形成,确立开放包容和求异创新的思维方式,培育尊重个性和创新的文化模式。  相似文献   
6.
21世纪的第一页已经揭开 ,面对蕴涵无限生机和希望的新世纪 ,批判、清理和总结过去的思想遗产、确定新的思想坐标和思维路向 ,对于促进思想对现实的深层透视、总体批判和理性重建 ,回应 2 1世纪总体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本刊自 1 999年第 6期起 ,开设了“世界之交的哲学自我批判”专栏。为了推进研究的深入 ,我们将在本栏目下开设“2 0世纪末中国哲学研究重大问题检讨”系列子栏目 ,选择 2 0世纪末中国哲学研究领域中的热点、前沿问题进行深层检讨、反思 ,每期以笔谈形式陆续展开对实践哲学、交往哲学、发展哲学、文化哲学、人学、人道主义等问题的检讨。由于实践哲学研究在近 2 0年诸多哲学主题的讨论中 ,具有核心和辐射意义 ,本期首先推出一组实践哲学笔谈。这组笔谈的作者均为黑龙江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的中青年学者 ,其中既有著名的中青年哲学家 ,也有崭露头角的哲学博士 ,某些观点虽未见得成熟 ,但却给我们提供了理解问题的新的角度和新的视界 ,颇具启发意义。欢迎专家学者踊跃参加我们的讨论 !  相似文献   
7.
理性向生活世界的回归——20世纪哲学的一个重要转向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考察了胡塞尔的现象学、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列菲伏尔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及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主要观点,认为这些在20世纪具有代表性的重要哲学流派有一个共同的学术取向,即对日常生活世界的关注,它们各自提出了关于生活世界的构想理论和批判理论,这表示着20世纪哲学的一个重要转向。作者指出,与这一转向相应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极大地拓宽了当代哲学的视野,对于丰富和加深我们关于人类社会结构、人类文明演进的内涵及内在机制的理解具有重要的理论启发价值。对于正处于现代化进程的中国来说,寻求一条日常生活世界和非日常生活世界从传统向现代的协调发展的途径,是我们需要深思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关于人学研究内在局限性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的人学研究业已取得很大的进展。但是,当前的研究还依然停留在关于人学的对象、人学与哲学的关系、人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发展阶段、人的存在状态、人文精神等宏大问题的宏观描述上,相对缺乏理论深度和理论突破。进一步深化人学研究呼唤研究范式的变革。笔者认为,要超越传统思辨的理论哲学或意识哲学的“抽象化”误区,回归真正的实践哲学和文化哲学的研究范式,在人学问题域中,首先应当始终固守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这一人学研究的核心价值理念,其次应当把人置于具体的实践活动和生活世界中加以理解。  相似文献   
9.
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定位与批判指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发展进程中自觉地实现了一种“文化转向”,从单纯的武装暴力革命转向一种更为深刻的总体性革命。这种文化转向不仅使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历史条件下焕发出新的活力,而且以深刻而敏锐的方式切入了20世纪的核心问题。从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提出的主体性的文化革命观,到后期西方马克思主义针对现代社会的全方位的文化批判,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一直关注着20世纪人类的精神状况和文化境遇,即普遍的文化焦虑和文化危机问题,这应当是决定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定位的最基本的特征。其理论资源有两个主要方面:一是马克思学说的批判本性;二是现代西方人本主义理论思潮的文化批判理论。前者显示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继承性和思想根源,后者则暴露出西方马克思主义同现代西方各种具有人本主义特征的批判理论的“家族相似性”。  相似文献   
10.
当我们把中国百余年现代化进程中的许多重要时刻联系起来加以反思时,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现代化的每一历史投入,无论采取什么形式,最终都总是将文化层面的问题凸现到醒目的位置。在中国近现代史中,长盛不衰的文化激进主义一次又一次把中国传统文化的转型当作现代化的首要问题;但是,这一文化转型又似乎举步维艰,同一问题似乎总是在同一层面上被重新提起。于是,一方面是文化激进主义的汹汹崛起,另一方面则是文化转型的承诺迟迟难以兑现,这一强烈的反差或背反构成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巨大而难解的“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