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人口学   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2.
“今日俄罗斯”(Russia Today, 简称RT),作为俄罗斯联邦政府助推的自治非营利性媒体,可谓是国际舆论场中的一匹黑马。其在乌克兰危机中发出不同于西方主流媒体的声音,有效应对美国的“新闻信息战”。在这场博弈中,“今日俄罗斯”主动设置利俄议题,不断获取国际话语权,及时进行舆论应对,利用话语反作用于事件。通过对“今日俄罗斯”舆论应对技巧和对外话语战略的深入分析,进一步探讨非西方主流强势媒体如何进行国际事件中的舆论应对,如何利用对外话语发挥国家在国际舆论场中的主体作用,以期对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对外话语战略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3.
中国作为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正在迎来规模日益庞大的晚年丧偶群体。预计2050年我国60岁及以上的丧偶人口规模将达到1.18亿左右。近年来老年丧偶者的生活质量受到政府和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利用六期“中国老年人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分析丧偶对我国老年人多种健康指标的影响以及社会连结在其中发挥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丧偶会影响老年人的健康后果和健康行为。在健康后果方面,丧偶对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丧偶降低了老年男性的认知功能,但在一定时期内提高了老年女性的认知功能。同时,丧偶会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在健康行为方面,丧偶提高了老年女性参与体育锻炼的可能性和老年男性抽烟的可能性。此外,丧偶效应因丧偶前社会连结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婚姻质量较低的老年男性在丧偶之后IADL能力反而提高;经常打牌/麻将有助于抑制丧偶对老年男性和女性IADL能力的不利影响,同时也可以抑制丧偶对老年女性慢性病数量的增加作用;子女支持有助于抑制丧偶对老年男性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 2014年和2016年数据,探讨中国成年人抑郁程度的分布情况及抑郁水平和社会经济地位(个人受教育程度、人均家庭年收入和人均家庭净资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中国18岁及以上的成年人当中,抑郁的发生率较高(其中23. 4%的人有抑郁症状,4. 6%的人患有抑郁症);个人受教育年限、人均家庭收入和人均家庭净资产越高,则其抑郁水平越低;通过Wagstaff分解法分析各类因素对和收入相关的抑郁不平等的贡献发现,受教育年限、人均家庭收入和人均家庭净资产对抑郁不平等的贡献率依次为23%、22%和33%。此外,社会经济地位对抑郁水平的影响存在群体异质性: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群体之间的抑郁水平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扩大,呈现出发散趋势;女性和农业户籍者通过教育获得的精神健康回报要高于男性和非农业户籍者。  相似文献   
5.
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新发展阶段,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也经历着深刻变化。基于1997—202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本文以扩展STIRPAT模型为基础,构建了估计人口年龄结构对碳排放量影响的一阶差分模型。同时,本文通过队列要素方法预测了人口趋势,并估计了未来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可能导致的碳排放变化。研究发现:(1)1997—2020年,我国15~64岁人口占比与碳排放量之间呈正向关系,且二者之间的正向关系在15~64岁人口占比的上升期(1997—2009年)和下降期(2010—2020年)都是成立的。(2)工业产值在15~64岁人口占比和碳排放量之间发挥了中介作用: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的增加有助于壮大第二产业,进而增加了碳排放量。(3)人口年龄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具有异质性。一方面,2010—2020年,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的提高显著降低了碳排放量,而在此之前,老年人口占比提高并未有效抑制碳排放。另一方面,碳排放强度强化了15~64岁人口占比与碳排放量之间的正向关系。当降碳技术的进步速率趋缓时,人口年龄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更加凸显。(4)预计到2060年时,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会使碳排放量比2020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