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
1.
作为一种新的创作潮流,网络文学在引起轰动后,却在时尚的光环下渐显疲态,遭遇到现实的困惑与尴尬,呈现出后劲不足的态势。本文从为网络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民间”艺术资源中力图探求网络文学敞开自己的视域,追求与传统文学视域的融合,提高文学品质,开创新的文化品格的途径,同时,建构一种网络文学评价体系成为必要和现实也为网络文学重新建构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蹇先艾<在贵州道上>这篇被论者甚少开掘的"乡土小说"的游子"归乡"叙事模式,以觉醒的现代知识者归乡途中的"移步换景"构成叙事视点的转移,以游子直接或隐含的"外部世界"目光反观贫图、蛮荒的陋俗边地现实及山民们蒙昧的精神状态.用没有文饰的川黔方言形象而真实地反映了现代之初贵州乡村社会的痼疾病象:吸食鸦片、典卖发妻、军阅战乱、乡民蒙昧.在现代性视界内,生动地揭示了20世纪初叶贵州病象之源:边地之陋、人性之疾、文化之殇,聚焦了故土精神层面的贫困,淋漓尽致地展示了陋习影响的人性异化乃至丧失的悲剧,彰显了推动社会发展与改造国民灵魂这个现代性变革的重要主题.从某种意义上说,蹇先艾的<在贵州道上>可视为一部形象化的当时贵州社会文化世象图.  相似文献   
3.
姚雪垠在中国当代文艺运动史上是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推动了中国当代文学评论的深入,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写作的深入.姚雪垠和刘再复在文艺理论上的分歧不是中国当代文论系统的转换,而是中国当代文艺理论发展的两个极端.姚雪垠与刘再复在文艺理论上的分歧不能在政治上解决,而要在理论上解决.中国当代文艺理论必须在解决姚雪垠和刘再复的文艺理论分歧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4.
王元骧的"审美超越论"重犯了刘再复的"文学主体论"所犯的错误,在历史观、美学观、艺术观和思维方式上背离了唯物史观,陷入了唯心史观.过去没有从理论上彻底解决的文艺理论分歧仍在制约中国当代文艺理论的发展.1986年至1988年,文艺理论家陈涌、作家姚雪垠与刘再复进行了一场文艺论战,这场文艺论战在一定程度上深刻地反映了陈涌、姚雪垠与刘再复在文艺理论上的分歧.陈涌、姚雪垠与刘再复的这种文艺理论分歧不是中国当代文论系统转换,而是中国当代文艺理论发展在把握文艺的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上的不同.中国当代文艺理论只有从理论上彻底地解决陈涌、姚雪垠和刘再复的这种文艺理论分歧,才能达到更高的阶段.  相似文献   
5.
网络文学创作的文化抉择与现实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新的创作潮流,网络文学在引起轰动后,却在时尚的光环下渐显疲态,遭遇到现实的困惑与尴尬,呈现出后劲不足的态势.本文立足于上世纪末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当今网络文学发展的最新进展的表征,试图从其文化和文学的现实问题等方面入手,力图揭示网络文学在当代的文学境遇,从而为探讨使其成为真正"文学"的途径和方法找到能以疗救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当代诸作家"弃医从文"、"弃文从医"或"亦文亦医"的人生际遇不绝如缕地演绎着耐人寻味的"医文跨界"现象.深入透视中国作家"医文跨界"现象及其精神生态、国外作家的文化他者,具有重要的镜像价值.以鲁迅为代表的现、当代作家人生轨迹演绎的多向度"医文跨界"现象,蕴含着精神图谱、文化心理、人格美学等深层文化意蕴,不仅是作家主动、被动和从动的职业选择,也是作家在多元矛盾中对未来人生道路和生存方式的个性选择,其命运博弈显示了中国作家独特的生命形态,显现着陷于奴役与异化的生命存在及其精神生态,彰显着"诗意栖居"的审美理想及其精神向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